筍殼魚學名云斑尖塘鱧,由于其體形似筍殼,故名筍殼魚。該魚原產于東南亞,最大個體可達5到6公斤,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為名貴的淡水魚品種。筍殼魚生活在有微流水的沙泥底層和草叢中,喜穴居,性溫順,不善跳,耐低氧;適溫15℃到35℃,最適溫25℃到30℃,10℃以下死亡;能在pH為5的酸性水體和鹽度為1%的咸淡水中生長。幼魚以水中微生物為餌,成魚捕食小魚蝦,耐饑能力強。人工養殖可馴喂下雜魚及合成飼料。
一、池塘條件
池塘面積以0.15~0.4公頃為宜,水深1.5米以上,淤泥少、有換水條件、水質良好。水面可適當放養些水仙或浮萍,塘底放置筒狀物、舊輪胎等物件做成的“魚屋”。
二、投苗
目前筍殼魚種苗大多是從東南亞國家引進。投放魚種應在天氣穩定、水溫20℃以上的時候進行,每畝投放2000~3000尾,投苗前可用10微克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浴10分鐘以消毒防病。魚苗先在池塘的一角用密網圈養2~3周,以后再撒網放養到大塘中去。
三、投飼
筍殼魚為肉食性魚類,幼苗期攝食輪蟲、枝角類等浮游動物;長至2厘米以后開始捕食魚蝦幼苗、小昆蟲。故人工養殖投放魚種前的塘水,應培育有一定數量的浮游動物,并適當投放些魚花。魚種進入大塘后,可繼續投喂大小適當的魚苗(蝦苗),也可以在魚種標粗階段馴食冰鮮及下雜魚,直至養成。每日投喂量約為魚體重的3%,故投喂量為早餐占1/3、晚餐占2/3。
四、水質管理和分塘養殖
筍殼魚耐低氧,目前畝產數百公斤的密度可不必使用增氧機,水色以偏肥、綠爽為好,pH值在7以上。養殖后期可適量換水或每月用5~10公斤/667平方米生石灰全塘潑撒。魚苗期過后,每畝混養20~30尾花白鰱和30尾鯽魚,有利于調整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