鱘魚全身是寶。其肉無肌間刺,食用率高,可做生魚片、油炸魚片,也可進行熏制和制作罐頭等,其吻、鰭、肝、鰓、骨、胃腸、脊索等均是上等佳肴;尤其是匙吻鱘卵經加工制成的“魚籽醬”,譽滿全球,為世界高檔營養食品;其吻、骨和皮可制膠,同時皮還可以制成優質皮革。據報道,鱘魚所含的抗癌因子是鯊魚的10~15倍,長期食用鱘魚,對防癌抗癌、防胃痛和脫發均有特效。近年來鱘魚人工養殖已在逐步興起,水產業內人士對其養殖前景一致看好。
鱘魚個體大、壽命長,幼魚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遺傳可塑性大,抗病能力強,易人工馴化。在人工科學飼養條件下,當年魚苗養到年底,個體重可達0.7~1公斤,二齡可達2~3公斤,三齡可達5公斤。鱘魚品種較多,目前已試養成功、人工繁殖過關并有批量苗種供應的包括小體鱘、匙吻鱘、史氏鱘、西伯利亞鱘、雜交鱘等,其商品化養殖有靜水、流水等養殖方式。但還沒有被廣泛推廣,因此鱘魚的商品數量非常有限。現將商品鱘魚快速養成高產高效新技術介紹如下:
一、靜水快速養成
1 池塘選擇:池塘面積1300米2左右,水深1.5~2米,水源以水庫、江河、湖泊水為好。水質應清新無污染,并配備增氧機。池塘在放養前1周左右應用生石灰清池消毒,注意不可使用漂白粉消毒,因鱘魚生長忌漂白粉。
2 苗種放養:靜水快速養成一般引進放養體長15厘米以上的苗種。每畝放養500~700尾,同時搭配放養鰱、鳙魚夏花4000尾左右。苗種放養前要用3%食鹽水浸泡20分鐘。
3 飼料投喂:池塘中須安裝飼料臺,根據鱘魚尤其是它在夏天常處于池塘最深處的特點,飼料臺應設在不低于2米的深度,每畝設1~2處。投喂專用鱘魚配合飼料,粗蛋白大于35%,白天投料3次(6時、13時、16時各1次),晚上23時投1次。飼料投喂量為鱘魚體重的2.5%~4%。
4 日常管理:池塘應經常換水,使水的透明度大于40厘米。當池塘的水溫升至28℃時,魚便停止攝食,在此期間必須晝夜加大供給新鮮水,停止喂料。晴天中午開動增氧機。
二、流水快速養成
1 建池:流水養鱘池面積50~100米2,圓形、方形和長方形均可,具有各種供水和排水系統。為節約用水,各池可建成階梯形,池深1.5米左右、水深80~100厘米。池頂設鋼架大棚,可安裝棚膜和遮網。水源要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溶解氧高,且以水溫偏低為佳。可選水庫底涵水、地下涌泉水經曝氣后使用。
2 放種:以每平方米放養體長15厘米以上的鱘魚種30~40尾為宜,具體放養密度視流水交換等條件而定,并隨長隨分池,逐步降低密度以利快長。
3 投餌:流水快速養成餌料投喂鱘魚專用配合料,并以沉性顆粒餌料為佳。餌料粒徑因魚個體大小而異,蛋白質要求含量高,保持在40%以上,并適當增加魚油含量、添加維生素,保持營養均衡。日投喂次數為4~6次,投餌率在3%左右。沿池壁四周投餌,投餌時降低水流量。
4 管理:流水養鱘水流量以在1~1.5小時內換掉一池水為宜。平常注意水質、水溫調控,確保高溶氧量。一般每周要排污清池2~3次,每次排污放水1/2左右,邊清邊排,力求池內污物排除徹底;夏季防高溫,棚上架遮陽網,同時加大流水交換量,勤排污,確保水溫在30℃以下;冬季池上搭蓋水產專用黑膜,保護池內不受霜凍,減少排污次數。
三、鱘魚疾病防治
鱘魚體披骨板,自然敵害少,人工養殖歷史短,其流行性、暴發性疾病尚不多見,現有報道的多為水質惡化所致,但仍應做好以水質調控、堅持預防為主的防病工作:一是養殖成魚池使用前常規清池;二是養殖過程定期施用專用消毒劑消滅病菌;三是在配合飼料中定期添加呋喃唑酮或氟哌酸制成藥餌預防腸類疾病;四是越冬期間,要千方百計提高水溫,以免出現魚體發白和發生霉菌病。如發生車輪蟲病、口絲蟲病和舌杯蟲病等,可用高錳酸鉀2毫克/升或硫酸銅75毫克/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