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及病狀
"黑體病"是一種細菌性傳染病,與飼料及水體污染有密切關系。長期喂單一飼料,或時饑時飽的喂食導致消化系統失調、抗病力降低也會發生此病。主要癥狀是:體色變黑、胸鰭基部紅腫,有的頭部出現霉斑點,鰭條潰爛,肛門紅腫,腹腔積水等。此病傳染快,患魚食欲顯降,常懸垂于表層水體,最后死亡,死亡率達80%以上。
二、防治方法
1、水質管理。定期加注新水,防止水質變壞。最好使用天然河水或地下水,禁用有魚病發生的水體流入池子。高溫季節要適當增加水體交換,每半月施用一次生石灰30ppm或漂粉lppm.
2、合理投飼。革胡子鯰是以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投飼應盡量以動物性飼料為主,投喂混合飼料時,蛋白質含量應在30%以上,煮拌成糊狀后投放在食場或食臺,每天投餌量占體重5%~10%,以吃飽不剩為宜,分早晚二次投喂,其中晚餐占60%~70%.
3、內服治療藥物。每50kg飼料用土霉素309,大蒜頭5009,連用3天,每天2次。
三、治療實例
水泥池1.1畝,平均水深0.9m,2008年7月13日放2-2.5cm革胡子鯰4萬尾,投放魚苗18天內以施肥培水為主,并投水蚯蚓、豬血等,8月1日魚苗長至5cm以上,開始投混飼,其中秘魯魚粉50%,水薯粉50%,由于飼料部分變質,9月1日發生病魚死亡。死者大多數規格為 8-10cm,個別達12~15cm.魚攝食量由原每天23kg降為10~13kg,至9月25日共計死3550尾,方法與效果:當天停餌并排原水1/3后,施生石灰15kg,次日上午施漂白粉400g,并開始加注水至原水位,傍晚投藥餌:土霉素 5g,大蒜頭80g,研成粉狀與面粉4kg,花生麩4kg,加開水拌勻,置涼后,裝入竹藍子分6個投飼點投喂,以后每天投藥餌2次,連續3天,隔2天重復換水,施生石灰及漂白粉一次。9月29日僅死亡12尾,以后均不再出現死亡,活動正常,食量回升至發病前水平,檢查表明已治愈。
四、小結與討論
1、黑體病是細菌侵襲引起,病原體復雜,多種細菌均可引發,調查發現鯇魚"三大病"病菌隨水流入池子易引發此病,攝食不良也會發生此病,癥狀多種,但體色變黑是一致的。
2、該病是革胡子鯰的常見病,尤以種苗階段為甚,每年4~9月較流行,在高密養殖時更易發生。因此小池培苗育成3cm,密度不宜超過10000尾/m3,靜水塘養成魚,每畝放養量不宜超過30000.
3、防治應從改良水質和投飼人手,注意水體交換,適當施用生石灰和漂白粉,pH值7~8,投飼要"四定".實踐表明采用控制水質和內服藥物相結合治療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