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鱔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9-10尾。繁殖時,雌雄配比以2:1-3:1為好。親鱔培養池約3平方米,水深25厘米,池壁有充足的不規則洞穴,池內種水浮蓮等水生植物(約占1/4塘面積),供黃鱔避光和隱蔽之用。飼料以活蚯蚓、蠅蛆、蚌肉或螺螄肉為主,蚌肉和螺螄肉除去碎殼和大甲,投喂量每日為魚體重的2.5%-8%,于傍晚時1次投喂。管理上應及時清除殘餌,加注新水。
二、催產繁殖。一般情況下,可采用充氣、增大換水量、調整養殖密度以及提供優質餌料等措施,對親本自然催產。有條件者,可一次性注射LRH-A,雌鱔10微克/50克體重,雄鱔15-25微克/尾,雄鱔比雌鱔早24小時地行胸腔注射。注射時,深度不超過0.5厘米,注射量不超過1毫升。親鱔注射后放入水泥池或網箱中暫養,水深20-30厘米,日換水1次,水溫25℃,36小時后手摸雌鱔腹部,感到卵已游離時,即可進行人工授精。
三、人工授精。⑴親鱔的選擇。雌鱔選擇體長30厘米左右,體重150-250克的為好,成熟雌鱔腹部膨大呈紡錘形,個體較小的成熟雌鱔腹部有一明顯的透明帶,體外可見卵粒輪廓,用手觸摸腹部可感到柔軟而有彈性,生殖孔紅腫。雄鱔體重200-250克,腹部較小,腹面有血線狀斑紋,生殖孔紅腫。⑵人工授精操作要點。將開始排卵的雌鱔取出,一手墊干毛巾握住前部,另一手由前向后擠壓腹部,部分親鱔即可順利擠出卵。但多數親鱔會出現泄殖腔堵塞現象,此時可用小剪刀在泄殖腔處向里剪開0.5-1厘米,然后再將卵擠出,連續3-5次,擠空為止。放卵容器可用玻璃缸或瓷盆。然后立即把雄鱔殺死,取出成熟的精巢,用剪刀把精巢剪碎,放入擠卵容器,充分攪拌,然后加入任氏溶液200毫升放置5分鐘,再加清水濾去精巢碎片和血污后,放入孵化器中靜水孵化。
四、控溫孵化。孵化水深以10厘米左右為宜,中途宜經常換水,但溫差不得超過4℃。胚胎在不同階段耗氧量不同,越到一期耗氧量越多,因此應使用增氧器適當增氧,孵化所需時間與水溫關系密切,如22℃需288小時出苗,26℃時只需134小時,水溫達到30℃時則更短。
五、鱔苗培育。宜用水泥池,水深30-40厘米,上沿應高出水面20厘米以上,池底至少有20厘米厚的泥土。池內適當施入少量糞肥水供引殖絲蚯蚓,放養須根豐富的水葫蘆等水生植物。魚苗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200尾左右,開口餌料以絲蚯蚓為主,也可投喂浮游動物或魚肉醬,蛋黃等。最后需補充的是:鱔苗出膜時體長僅1.1-1.2厘米,側臥水池底面依靠卵黃囊為營養。出膜5天后開始喂蛋黃(用50目過篩),經3天后增喂輪蟲,1周后喂水絲蚓,水蚤,10天后增喂魚糜,出苗20-25天后體長可達5厘米,開始投入人工配合飼料,并加喂蚯蚓漿。2個月后,體長7-10厘米,可分池飼養。出苗經120天養殖,體長可達8-13厘米,育苗池底應有一定淤泥層,如無微流水條件,則可每2-4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1/3-1/2,換水時溫差不要超過3℃。切忌大小混養,以免自殘。
六、疾病防治。鱔苗很少發病,但若環境不良時,易發生水霉病、昏迷癥等。發生水霉病時將黃鱔放入3%-4%食鹽水浸浴3-4分鐘即可消除,高溫季節可用遮蔭降溫、勤換池水等辦法防止昏迷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