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蛛”是筍殼魚魚苗的重要餌料,它的豐欠直接影響到魚苗的成活率。筍殼魚魚苗孵化后的15天是其關鍵期,這期間開口餌料大小是否適口和供應量是否充足是決定苗種存活率的關鍵。用生石灰每畝50公斤和茶籽每畝20公斤進行消毒處理。消毒處理的同時采用發酵或者干雞糞、豬糞等家禽糞肥水可以快速培育出大量水蛛,具體作法是用10%左右的生石灰與之混合后裝入60目網袋(或者飼料袋,但要扎若干小洞)后懸掛在魚塘四周,一般每畝懸掛2袋即可。足夠的浮游動物是提高幼苗成活率的最有效保障。當然,最科學的方法是潑灑肥水的微生物制劑,這對水質不但沒有污染影響,而且還能開始培育出大量生物餌料。
二、培育足量適口的麥鯪等魚苗
“養好小魚蝦,育肥筍殼魚”就是指適口活餌料的重要性。利用1.5厘米以上筍殼魚魚苗可攝食家魚魚苗的特性,要提前3~4天培育麥鯪等“魚花”,放養量為筍殼魚苗數量的80~100倍;或直接投喂全長為筍殼魚苗的1/3左右的餌料魚,數量為筍殼魚的40~50倍,保證筍殼魚苗有充足適口餌料魚吃食。此外,視魚苗的培育量另行安排池塘培育餌料魚,保證整個魚苗培育期間,有充足適口餌料魚供魚苗、魚種吃食。餌料魚一般10~15天補充一次。
三、馴食
筍殼魚苗長至4~5厘米時,可開始馴食人工混合飼料,混合飼料以魚糜為主,添加適量的鰻魚飼料,成糊狀,全塘遍撒,逐漸誘食上飼料籃。飼料籃每個0.6~1.2米,飼料籃間隔2米左右,沿塘邊分內外二排分布。投喂時間約在10:00和17:00,以后者為主,占總量的2/3。每天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5~20%。
四、人工飼料投喂
養殖前期的人工飼料以魚糜為主,添加10%的鰻飼料形成團狀;養殖后期根據筍殼魚的口裂大小將冰鮮魚切成不同大小的魚塊。每天投喂量為魚體重的5~7%。視天氣、魚攝食情況增減。投喂要定時、定位、定質、定量。
五、分級
對于筍殼魚來說,6厘米以下都屬于幼苗期,以游動捕食活餌料為主。如果此時池塘內活餌料供應不足,極易相互殘殺,導致存活率偏低,影響后期商品魚的產量。在幼苗時期,若條件允許,分塘間隔時間若能縮短到40天,效果會更好。進行分塘操作時,應選擇晴天早、晚或陰天進行,避免高溫對筍殼魚的傷害。另外,由于筍殼魚需要頻繁進行分塘,所以必須準備幾口池塘以分養不同規格的魚。至少要準備3口以上池塘,如果沒有多個池塘就養不好筍殼魚。
六、水質調控
混養規格約每尾克100的鳙魚每平方米400~600尾。注意水質變化,如發現水質變壞應及時加換新水,或施用生石灰和使用微生物制劑,如采用光合細菌等來調節水質,保持塘水“肥、活、嫩、爽”。保持塘水透明度30厘米左右。注意防逃,加水時在入水口用網孔尺寸0.5~0.6毫米的錦綸、尼龍或力士篩絹篩布過濾,防止敵害生物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