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餌是養殖管理的重要環節,飼料的品種、品質、投餌量、投餌次數及投餌時間等都影響著大黃魚的生活和生長。依據我們幾年的養殖經驗,池塘養殖大黃魚要做到先精后粗,具體是:
1.前期:要投足精飼料。因為魚種經過越冬和運輸,體質虛弱,要選擇高品質的飼料,如投些新鮮的肉質比較好的青、黃鲇魚,以便使魚盡快恢復體質而進入速長期。前期因水溫28℃以下,較合適大黃魚生長,要投足飼料,使其快速生長,為大黃魚當年達到商品規格打下基礎。
2.中期:節制投餌量。因為在養殖中期恰逢進入高溫期7月10日—8月31日,此時盡管魚尋食茂密,但假如魚吃得過飽,容易引發腸炎等疾病,投餌過量,還會引起池塘水質惡化。
3.后期:投足飼料。后期的飼料品質能夠適當差點,投些新鮮小雜魚。因后期9月份以后池塘內的魚多,且都進入生長和尋食頂峰,與大黃魚爭食。若投精飼料,會增長養殖成本,若投餌量不足,則會影響大黃魚的生長。
4.飼料的品種大黃魚養殖的飼料一般能夠有三品種型。生物餌料、鮮飼料和人工配合飼料。但在池塘進行成魚養殖,生物餌料是難以滿足大黃魚生長需要的。鮮飼料目前以青、黃鲇魚為主,但大黃魚養殖使用單一的青、黃鲇魚,使大黃魚品質降落,表現在成魚肚大、色淡、脂肪含量高、口味差等,同時因為大批使用青、黃鲇魚,會使青、黃鲇魚價格大幅度上漲,養殖成本升高,效益降落。人工配合飼料因大黃魚養殖的歷史不長,對該魚的營養需求尚未完全理解,各企業目前尚不能出產大黃魚全價配合飼料。依據我們實踐試驗,完全投喂配合飼料,大黃魚的生長速度顯然低于鮮飼料。同時各企業出產的高蛋白、高營養的配合飼料價格太高,使養殖戶難以接收。為處置這些問題,我們在養殖中使用了飼料干鮮搭配的方法,比較好地處置了上述問題。采用飼料干鮮搭配方法后,使用的鮮飼料不一定要青、黃鲇魚,一般的新鮮小雜魚就能夠了,這樣有利于降落成本。使用飼料干鮮搭配方法后,能夠利用干飼料加入大黃魚生長必需的糖類、植物蛋白、無機鹽、礦物質、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營養物質等,有利于平衡飼料營養構造,有利于加強魚的體質,進步抗病才能。我們使用的結果表明,飼料干鮮搭配使用比單一使用青、黃鲇魚不但成本降落,而且能顯然改良魚的體形、體色、口味等,即使在網箱養殖也能顯然表現,同時魚的養殖成活率顯然進步。
5.投餌次數及時間:日投餌一般為二次,分離在日出前后和日落前后投喂。投餌點最好選擇在排水閘附近,以便排污。
6.投餌量:依據大黃魚生長的不同階段,理論投餌量為前期10%,中期8%,后期5%,但我們實際使用時,依據前期投足餌料,中期節制投餌,后期多投餌料的準則,分離按10?5%、6%、7%投餌。投餌量還要依據氣候的革新作適當調整,特殊在后期,冷空氣侵襲或西北風在5級以上時就少投餌或不投餌。
7.若要進行魚種養殖,初期思索到大黃魚幼體小,需要較高營養價值的飼料,可使用黑仔鰻苗粉自制粒徑0-2mm的飼料進行投喂,同時在夜間輔以人工光照,利用餌料生物的趨光特征,引導生物餌料供大黃魚食用。與成魚養殖一樣,中期應節制投餌,后期要投足餌料。
8.投餌觀察:池塘養殖的大黃魚不在投餌時間是很難看到的,在投餌時,大黃魚會在固定的地點出現,所以要利用這一機遇,對大黃魚進行仔細觀察:(1)觀察魚的大小、生長狀況;(2)觀察魚的運動狀況有無病害苗頭;(3)觀察雜魚的數量,等等。依據觀察結果,及時調整飼料的品種、構造及投餌量,對可能發生的病害及早進行防治。
二水質節制
池塘養殖大黃魚,水質容易巨變,尤其在高溫期,池塘可能會發生局部區域“赤潮”現象。故有條件的池塘要堅持每天換水,高溫期能夠思索一天換二次。高溫期換水盡可能在下午6時至次日上午10時之間進行。換水一方面能夠降落水溫,另一方面能夠進步溶解氧。每隔15天用生石灰化水后傾注,以改良水質及底質。
三巡塘
堅持每天早、中、晚巡塘,尤其在高溫、小潮汛換水艱苦時,要特殊留意做好晚上與凌晨的巡塘工作,發現問題及時采用辦法。
四防敵害
魚類養殖的天敵—鳥類在大黃魚中后期養殖中損傷最大,所以要想盡辦法驅逐鳥類接進池塘,但不能用放爆竹等震撼性較大的方法,因這會使大黃魚受驚跳躍不利于其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