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池四個,1號池12畝,2號池5畝、3號池15畝、4號池6畝,其中1號和2號池為示范池,3號和4號池為對照池。四個池均為治水池,各有進、排水溝,池深1-1.8m水質均較好,淤泥厚度15cm左右,各池天然水草覆蓋率均只有5%左右。1號和3號池內分別建有約占水面10%的暫養池,池深1.3-1.8m,用密網圈圍,池內淤泥徹底清除。1號和3號池進行河蟹主養試驗,2號和4號池進行青蝦主養試驗。各池按畝均混養規格為16-20尾/公斤的白鰱50尾,和體長10-13cm的團頭魴50尾,可起到控制池中浮游生物量,調節水質的目的。
蝦蟹種苗均由本地培育,青蝦(秋繁蝦種)購自本市國營水產養殖場,河蟹種購自本地長江農場,為長江水系中華絨螯蟹。苦草種籽購自安徽省宣州市。
二、方法:
1、池塘清整。各池均在12月份干塘曝曬,在蝦、蟹種下塘前20天每畝用100-120kg新鮮生石灰清塘。池塘經清整后坡比為1:3,且各池均為東西向,長寬比為3:2或5:3左右。
2、種苗投放。放入1號示范池和3號對照池的蟹苗先放入暫養池,暫養育肥近4個月后下塘;而秋繁青蝦種苗則直接下塘。放養情況詳見表1。
3、水草種植。示范池在4月上旬播種苦草種籽,用種量50g/畝,全池潑灑?嗖葑言谒信12小時左右,混和細泥手灑。一般不需另外施肥。另外,在灑播時池塘中留水25-50cm 。
4、日常管理。蝦蟹種下塘后,各池水深控制在50-70cm,5月底,6月初民平均水位需加 到80cm左右。至7月初,各池平均水位濃步加到1.5m左右,高溫季節,可視情況將水位調到1.8m左右。7-9月份,各池每月需潑灑一次20ppm濃度的生石灰,每月加新水10cm,在投喂飼料方面,植物性飼料的小麥、黃豆為主,動物性飼料以新鮮的小雜魚、螺蜆為主,投喂量前者占70%,后者占30%,投喂時采取定點和潑灑相結合。另外,5月初,1號和3號池需拆除暫養池圍網。在日常管理過程中,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嚴防蝦蟹逃跑。
三、小結與分析:?
1、示范池投入產出的河蟹主養池(1號池)達1:3.5,青蝦主養池(2號池)達1:3.3,這與對照池相比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另外,在放養規格、密度基本相同的條件下,河蟹養成規格比對照的池大15-50克,經濟效益顯著上升。?
2、在示范池中,蝦蟹生長旺季,池底苦草覆蓋率達85%以上,在水下形成了茂密的“水下森林”,這不僅為蝦蟹提供了極好的隱蔽環境還提供了充足的優質植物性餌料。(水草叢生處還滋生了大量的螺蜆等底棲動物,從而又為蝦蟹提供了鮮活的優質動物性餌料。)更為重要的是,如此多的水草很好地凈化了水質,夏季也降低了水溫,為蝦蟹的生長提供了極為有 利的生態環境。值得注意的是,示范池中,在蝦蟹整個生長季節,除了7-9月份每月全池潑灑一次20ppm的濃度的生石灰用以調節水質外,極少采用藥物防治蝦蟹疾病,事實上,對示范池的日常管理,在做好水質調節的基礎上,全年未發生一次較嚴重的疾病。所以,應該說,這種養殖模式的日趨提倡的生態養殖提供了很好的借鑒。反觀對照池,因為提供的隱蔽場所有限,水體自我凈化的能力較差,自然繁殖的水花生蝦蟹既不愛吃,又遮蓋了水面陽光,所以養殖效果明顯不如示范池。?
3、從示范的情況看,總體經濟效益較好,但是因為防逃設施不夠嚴格,河蟹逃跑嚴重等原因,單產還偏低,如能結合增殖螺蜆等底棲動物資源,適量投喂商品飼料,同時在日常管 理中要嚴防河蟹的逃跑,完全可以較大幅度地提高單產。另外,在保證養成規格和成活率的前提下,可加大放養密度,進一步提高單產,提高水體利用率,增加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