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霉病俗稱白毛病、膚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時,一般看不出病魚有何異常癥狀,當看到病癥時,菌絲體已侵入魚體傷口,向外生長。有時因寄生蟲、細菌等病原體感染造成原發病灶潰爛,霉菌的動孢子便從魚體潰爛處侵入,吸取皮膚里的營養成分,在受傷病灶處迅速繁殖、蔓延、擴展,逐步長出棉毛狀的菌絲。菌絲與傷口的細胞組織纏結黏附,使皮膚潰爛、組織壞死,同時隨著病灶面積的擴大,魚體負擔過重,游動失常、食欲減退、魚體消瘦,最終病魚因體力衰竭而死亡。
此病一般發生在20℃以下的低水溫環境,在春季、晚冬最容易流行。水霉菌對寄主無嚴格選擇性,各種養殖魚類從魚卵到成魚均容易被感染。密養越冬池中的魚類、春季清瘦水體的魚類或處于饑餓狀態下的魚類最易患水霉病。春季投放魚種時,如果操作不當也會引起水霉病的暴發。
防治方法:魚類入池操作過程中要盡量仔細,勿使魚體受傷。入池前用3%—5%的食鹽水溶液浸泡魚種8—10分鐘。避免在水溫15℃以下的條件下處理養殖魚類,以免魚體凍傷或擦傷。若發現魚類已感染水霉病,可以全池潑灑小蘇打與二溴海因合劑,但要注意病魚的體質和水質變化,以防發生生產事故。
此病一般發生在20℃以下的低水溫環境,在春季、晚冬最容易流行。水霉菌對寄主無嚴格選擇性,各種養殖魚類從魚卵到成魚均容易被感染。密養越冬池中的魚類、春季清瘦水體的魚類或處于饑餓狀態下的魚類最易患水霉病。春季投放魚種時,如果操作不當也會引起水霉病的暴發。
防治方法:魚類入池操作過程中要盡量仔細,勿使魚體受傷。入池前用3%—5%的食鹽水溶液浸泡魚種8—10分鐘。避免在水溫15℃以下的條件下處理養殖魚類,以免魚體凍傷或擦傷。若發現魚類已感染水霉病,可以全池潑灑小蘇打與二溴海因合劑,但要注意病魚的體質和水質變化,以防發生生產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