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自然建池養鱔,即在池塘栽植水生經濟作物(茭白、蓮藕、水芹、芡實等)或水草模擬黃鱔生態環境。黃鱔生活在這樣的生態環境里,投飼量大大減少,經濟效益顯著,每平方米可收獲黃鱔5-10公斤以上。
一、池塘條件。選擇避風向陽、水源充足、水質無污染、進排水方便的場地。池塘大小依據養殖水平和自然條件而定,以20-50平方米為宜,呈長方形或正方形均可。池塘深度要求1-1.2米。養殖池塘分為土池和水泥池。土池的池埂要用埂土建造,池埂底部寬0.5米,池埂上面寬0.3米,池底夯實,四壁和底部用塑料薄膜或塑料防雨布壓貼。連片的池塘要統一設計和建設進排水系統,進水口和排水口要配套建設防逃防漏設施。池塘要有富含有機質的淤泥0.2-0.3米厚,每年早春可栽植水草或遲栽水生經濟作物,使塘內水草或水生經濟作物覆蓋率達到30%。堆放地壟時,注意不要使塘水形成死角,影響換水效果。
二、清整消毒。當自然水溫升至10℃以上時放干池中積水,曝曬20天。然后對池塘四周及底部進行清整,在苗種購進前10天進行藥物消毒,每平方米用生石灰200-250克,帶水10厘米深,待生石灰溶解后,趁熱全池潑灑,徹底殺滅池底有害細菌及寄生蟲。鱔種放養前還要清除塘內野雜魚類,在池塘進出水口可用0.3厘米網目的網布制作攔魚設施。
三、苗種放養。苗種選購,要做到種質優良、體質健壯、無病無傷。堅決剔除電捕、藥捕和釣捕的鱔苗。手抓即獲,掙扎無力,兩端下垂,或者手感不光滑,身體有斑點的鱔苗都應剔除。鱔苗在顏色和花紋上有一定的區別,以苗種體色略帶金黃且有陰暗花紋者為上乘,其生長速度快,增重倍數高。4-6月當自然水溫穩定在10℃時,便可放養苗種。若缺乏經驗、管理水平低、水源條件差,每平方米放鱔苗2.5-4千克;若飼養條件好、飼料充足,每平方米可增至5千克。池內最好混養5-10%的泥鰍,以便清除池塘剩余殘餌,攪和池泥,增產增收。隨著放養規格增大,密度相應減少。鱔苗規格宜為20-40尾/千克,尤其以每尾50克最為理想。苗種入池前用3%食鹽水浸泡5-10分鐘,以殺死苗種皮膚上的病菌和寄生蟲。
四、投喂餌料。投種后1-2天不要投喂餌料,讓其適應新的環境。黃鱔以攝食動物性餌料為主,主要餌料有蚯蚓、小雜魚、蠅蛆、螺蜆蚌肉、昆蟲及其幼體、動物內臟等。應多品種搭配投喂。攝食適宜水溫為15-30℃,最適宜水溫為24-28℃。餌料投喂要做到"四定":⑴定時:黃鱔晝伏夜出,可在傍晚投喂。為了便于觀察,可逐步馴化至白天喂食。⑵定質:以鮮活餌料為主,可根據當地餌源選擇,也可人工培育蚯蚓、黃粉蟲、蠅蛆等。腐敗變質的餌料堅決不用。在池塘上方掛幾盞3-8瓦的黑光燈,燈距水面5-8厘米,引誘昆蟲落水供鱔吞食。⑶定量:每天投喂1-2次,投喂量為黃鱔總體重的3-5%,根據水溫及攝食狀況靈活調整。⑷定位:在池塘中設置1-2個餌料臺。每天清除餌料臺上的污物與殘餌,每隔5天曝曬1次餌料臺。
五、水質調控。養殖黃鱔一定要勤觀察水質、勤換水。早春和晚秋每月換水1次,高溫季節每3天換水1次。每次換水量為全池水的1/3-1/2。所換之水要求清新,水溫與池水溫差不超過3℃。池水應保持"肥、活、嫩、爽"。pH值控制在6-8,pH值小于6時,用生石灰調節。
六、越冬管理。黃鱔是變溫動物,體溫隨水溫下降而下降,生長減緩甚至停止生長。人工保暖可延長黃鱔生長期,即在鱔池上用透明的塑料薄膜搭設保溫棚,可延長1個月的生長期。11月份氣溫降至10℃以下時,黃鱔進入休眠期,要做好越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