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蟹養殖業向以質量效益為中心的“養大蟹”、“養好蟹”轉變。市場上,規格在150克以上的河蟹每500克60—80元,而75克左右規格的每500克只有15—20元。因此如何培育生產大大規格河蟹成為養殖生產者最關心的問題。現將培育大規格河蟹的關鍵技術介紹如下:
一、選用良種,抓好放養蟹種質量關。
養大規格河蟹可選用自育或本地培育的長江水系的中華絨螯蟹幼蟹作蟹種,一定要避免使用來源不明的幼蟹,這是提高成活率最重要的方面。通常可從三個方面選擇優質蟹種:一是從外觀、體型、步足、前額齒等幾個生理特征來鑒別長江水系的蟹種;二是剔除無飼養價值的性早熟的“小綠蟹”,所謂“小綠蟹”就是當年的一齡幼蟹個體10—35克就達到性成熟,生長停滯,陸續死亡;三是從步足殘缺程度,苗種活動情況,體表有無寄生蟲來挑選健康優質蟹種。
二、種植水生植物,模擬自然生態環境。
在養殖成蟹水域中種植水生植物,一是作為河蟹天然飼料;二是為河蟹提供棲息和蛻殼的隱蔽場所;三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增加水中溶氧量,并吸收水體中的有機質,可起到凈化水質作用,保持水質清新;四是高溫季節水生植物能起到遮蔭降溫作用,有利河蟹生長。栽種水生植物不能單一,最好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及漂浮植物合理分布,以適合河蟹多方面的需求。沉水植物可選種苦草、輪葉黑藻、伊樂藻等;挺水植物如蘆葦、茭白草等;漂浮植物如浮萍等。養蟹水域栽植水草面積宜占總水面的40%以上。
三、控制放養密度,注意合理混養。
通常蟹種的放養規格為5—10克/只,每畝放養500—1000只,以河蟹為主的成蟹池,不能混養草食性魚類(草魚、團頭魴)、雜食性魚類(鯉、鯽、羅非魚等)和肉食性魚類(烏鱧、鯰魚、鱸魚等),而只能混養一些濾食性魚類(鰱、鳙魚)。其目的是清除水中浮游生物,防止水質過肥。但由于河蟹池水草多,池水較清瘦,故混養數量不宜多,一般每畝混養50—100克的鰱、鳙魚種40—50尾(鰱、鳙魚比例為5:1)。此外,養蟹池也不能混養鱉。
四、投放螺螄,滿足河蟹對生物活性物質需要。
螺螄是河蟹最喜食的鮮活動物性餌料,在成蟹養殖池中,每畝水面投放250—300公斤活螺螄,讓其自然繁殖,可為河蟹的生長過程提供源源不斷的鮮活餌料。在螺類中可選擇投放蘋果螺,其個體大,含肉率高,食性雜,生長快,繁殖期長,增殖倍數高,既能維護蟹池水質清新,又能為河蟹提供富含多種生物活性物質的天然餌料,促進河蟹快速生長,提高成蟹上市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