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調控一直以來都是水產養殖過程中的重中之重。本文對水產養殖環境中的菌藻調控技術從原理、調控措施及效果、注意事項方面進行分析和總結。
一、菌藻調控的原理
菌藻調控的原理,是通過微生物(益生菌)把水體中的有機物、氨氮進行降解,并且能很好地分解養殖生物排泄物、殘餌以及浮游動植物的殘體等有機物,使之先分解為小分子(多肽、高級脂肪酸等),再分解成更小分子有機物(氨基酸、低級脂肪酸、單糖、環烴等),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硝酸鹽、硫酸鹽等,有效的改善水質。
同時水體中的浮游植物特別是浮游單細胞藻類利用水體微生物分解養殖生物排泄物、殘餌以及浮游植物殘體等有機物轉變為簡單的化合物及無機元素作為自己的營養物質,在水產微生物制劑的作用下,迅速大量繁殖起來,使得水體變得肥綠、嫩爽,大量的藻類為水體養殖動物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餌料,光合作用也保證了養殖水體中的氧氣含量。從而保證了養殖對象的成功率。
基于此原理,在實際生產中不同的養殖模式會產生不同的水質情況,相應的水質調配方案也會因“塘”而異。菌藻調控技術應用的前提是實地水質監測,技術人員實地到魚塘邊對水質各方面指標進行全面測評后,有針對性的制定調配方案才能有針對性的起作用。而且,“養水”是貫穿在水產養殖的整個過程中的, 不能等到出現死魚現象才調控,損失已經無法挽回了。因此,菌藻調控技術的關鍵點在于針對性和持續性。
二、常見處理措施及實例效果
1、水體透明度調控
池水透明度的適宜范圍一般在20-40厘米,透明度大于40厘米,一般認為是瘦水;小于20厘米,則是過肥水。針對不同水質的調整方法分別為:
(1)瘦水培藻:使用肥水素(氨基酸、小肽等營養素)+活力藻源(主要為小球藻)培藻;使用改底機揚起底泥釋放營養鹽(建議每次1/10的水面);
(2)過肥抑藻:使用通威碧水靈(有效成分為有機酸)絮凝過量的微藻;使用硫酸銅殺藻1/4-1/3的面積使用,殺藻后使用解毒劑類產品并開增氧機。
2、藍藻(微囊藻)暴發的處理
預防措施主要從以下兩方面進行:
(1)按均衡增氧的管理要求,按時開動增氧機以增氧和攪動水體;
(2)每半月測水的總氮、總磷、總碳,并根據變化分別補充通威活力碳(有機碳源)、育藻肥水素、通威活水寶(乳酸菌及其代謝物)等,防止藻相失衡。
暴發后的處理措施可采用“撈-殺-解-培”四步法(以1畝面積計算):
首先對表層下風口處的微囊藻進行打撈,下風處用硫酸銅(0.5-0.7ppm)潑灑,20分鐘后開增氧機2小時,使用通威碧水靈1L+500g通威底改Ⅰ(氧化劑、除臭劑)全池潑灑,第二天用通威活力藻源1L同時潑灑光合細菌+活化的芽孢桿菌,完成微囊藻的殺滅和藻相的重新培育工作。
3、倒藻后的處理
減少投餌,增加增氧機開機時間,向池塘中潑灑活力有機碳,使用乳酸菌類產品每畝用1升+芽孢桿菌類產品+肥水素,連用7天。
4、實例效果
菌藻調控技術從水色到理化指標對水質的改變非常明顯。雅瑤鎮琶洲一名養殖戶的8畝魚塘在6月9日時發現魚塘水質渾濁,暗黃色,魚有死亡現象,不開口吃料,經水質檢查為亞鹽0.30mg/L,氨氮1. 5mg/L;通過菌藻調控技術人員指導,當天用飼料伴侶3改底,6月10日用飼料伴侶1培菌。 3天后魚塘水質已經明顯改善,沒有再出現死魚,魚成群的非常活躍的吃料,水質檢測為:亞鹽0.10mg/L,氨氮無檢出。
水質變好,魚也健康,發病率也會降低,吃食量增多,長速明顯提高,飼料系數會下降,整個養殖成本也會得到有效地降低。開平市月山鎮一名養殖戶通過結合菌藻調控技術養殖的羅非魚從從20尾/斤的規格45天后到6兩的飼料成本只需1.1元,而且成活率高達95%。
三、注意事項
1、使用微生物制劑時,不能同時使用抗生素、消毒劑。因為抗生素和消毒劑會消滅微生物活性,導致失去微生物制劑應有的效果。同時要保持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因為微生物制劑在繁殖和分解有機物的同時會消耗大量氧氣,有可能造成養殖水產動物的缺氧。
2、微生物制劑的特殊性。微生物制劑在菌種提純過程中,會因相同菌種在不同土壤特征、鹽度、水質等方面產生一些不適應性。
3、菌藻調控中,注意補充微生物繁殖需要的碳源(如紅糖、糖蜜等),補充藻類繁殖所需的各項礦物質。
作者:通威股份特種水產研究所 趙鑫
珠海海壹水產飼料有限公司 陳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