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份,農歷節氣是立春和雨水,傳統春節也在二月份。春天伊始,雨水增加,氣溫逐漸回升,但仍較冷,水產養殖品種還處于越冬期,漁業生產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抓緊漁業基礎設施建設
要利用漁閑時機,對已賣完魚的空魚池及時進行清整。首先排干池水,對魚塘清淤,擴大魚池深度,增加養殖空間,水深要達2~2.5米。其次要整修加固池埂,修補滲漏,鏟除雜草。另外要冰凍日曬池底半月以上,以殺滅魚池中的病原體和其它有害生物,促進有機物分解。
二、做好魚種放養
第一步清塘消毒
池塘留水深10厘米,首先按每1畝用生石灰90公斤或含氯30%的漂白粉4公斤,調成糊狀均勻潑灑全塘;然后灌滿池水,每畝用漂白粉12公斤,撒布均勻,充分攪動。一般7天后即可放魚種。
第二步肥水下塘
清塘5~7天后施基肥。一般每畝池塘施經發酵的豬、牛糞500~700公斤或人糞200公斤(新塘或瘦塘可多施),然后注水,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長,提供天然餌料。
第三步選擇魚種適宜規格
投放的魚種,草、鰱、鳙魚體長應在15厘米,鯉魚13厘米,鯽魚和鳊魚10厘米以上。選擇魚種要規格一致、體質健壯,有利于提高魚種的成活率。
第四步魚種消毒
魚種要在消毒后入池。一般用3%~5%漂白粉和8%硫酸銅浸洗魚種20~30分鐘;或用3%~5%食鹽水浸洗5~10分鐘,以殺滅魚體表的病原菌。
第五步抓緊早放
冬至至春節前后,或水溫在8~10℃是放養魚種的最佳時機。這時水質穩定,魚體結實,在捕撈和運輸途中魚體不易受傷,死亡率和發病率低。同時,魚種及早得到稀養,提早適應環境,早開食,增重快。放養時,以選在晴天中午進行為好,溫度過低的霜天和雨雪天不宜放養,要防止凍傷魚體。
三、加強魚池的早春管理
(一)魚種及成魚養殖管理
池塘要有專人負責管理。應每20天換水1次,每次加水15~20厘米,實行先放后灌,調節水質,天氣驟冷,要加深水位至2米以上;長時間沒有補水且含氧較低的池塘,每畝用硝酸銨5~6公斤、過磷酸鈣3~4公斤,混合裝入細眼的布袋中掛在水下,在晴天中午用竹竿攪動部分塘底,過一段時間再攪動另一部分,每月1次。越冬塘要適當投放些有機肥、酒糟、豆餅或菜餅等,以提高水溫和滿足越冬魚種少量吃食的需求。開春水溫達7~8℃時應早投餌施肥,培育肥水,促魚快長。
越冬期間魚種易感染水霉病、赤皮病等。水霉病可用4%的食鹽和4%的小蘇打液混合潑灑全池,或每畝、水深1米,用10毫克/公斤漂白粉液遍灑。患赤皮病第1天用1毫克/公斤漂白粉全池潑灑一次,第2天用生石灰0.5公斤潑灑一次,第4天再用漂白粉1毫克/公斤潑灑一遍。斜管蟲病和絲蟲病按每立方米水用硝酸亞汞0.1~0.2克化水全池遍灑,或每立方米水用干辣椒粉0.25克,生姜0.1克,加水煎煮取汁全池遍灑,連用兩次。魚虱用90%的晶體敵百蟲0.2~0.5毫克/公斤遍灑。
(二)親魚培育管理
加強親魚培育,促使親魚體質強壯,性腺發育好,為魚苗繁育做好準備。每隔7天-10天還應追施1次有機肥,追肥量為10千克-15千克/畝,以保持池水肥度,增加浮游生物的繁殖量,保證鰱、鳙的餌料供給。在冬季的晴暖天氣,當水溫達6℃以上時,應適量投喂豆餅、小麥或配合飼料,供親魚攝食,以增體質、不掉膘。草、鳊親魚池塘還應投喂部分新鮮菜葉等,以彌補青料不足。青親魚池塘需投喂部分螺、蜆、蚌肉等。另外堅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注意觀察水質和親魚的活動等情況;定時加注新水,保持最深水位,以穩定或提高池水溫度;適時開啟增氧機,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以上。
(三)河蟹養殖管理
一是河蟹放養
武漢地區一般在二月下旬開始放養蟹種。放養的蟹種應規格整齊,體質健壯,爬行敏捷,附肢齊全,無損傷、無寄生蟲附著。選擇天氣晴好,氣溫比較適合的日子。放養前要培肥水質,放養密度以每畝600-900只。如果養殖的蟹池面積比較大,則需要在塘內先用網布進行小面積圍欄,進行強化培養,蛻殼數次后再放開養殖。
二是種植水草
二月份種植伊樂藻。此外,還要做好越冬河蟹的病害防治工作。
四、積極應對雨雪倒春寒極端天氣。
一是加固漁業設施保種;二是提高水位保溫;三是冰面掃雪打孔放缺氧;四是安全作業防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