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體”是南美白對蝦發生疾病后的一種表觀現象,是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最常見的疾病癥狀之一。養殖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均可發病。引起“紅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由應激反應引起的應激性紅體、細菌感染引起的細菌性紅體以及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紅體。由于引起南美白對蝦“紅體”的病因不同,在生產實踐中,必須對發生“紅體”的南美白對蝦發病病因準確判斷和鑒別,才能給出針對性的處理措施。筆者就引起“紅體”的三個主要病因及其各自引起的“紅體”作一具體說明,以便給大家在對“紅體”病因的診斷以及防治過程中提供參考。
一、應激造成的紅體
當天氣突變、水環境中的各種理化因子(如水溫、pH值、鹽度、溶解氧)突變,或者有時人為工作(如捕撈、施藥、投料)、環境惡化等都會造成南美白對蝦觸須變紅、尾扇甚至附肢變紅,這一現象是南美白對蝦為適應環境變化而表現出的應激反應,隨著應激影響因素的穩定,“紅體”將消失。但是處于應激狀態下的南美白對蝦抗病能力急劇下降,容易感染細菌而發生細菌病或誘發病毒病。
綜合防控措施:
(1)改善養殖環境,保持水環境穩定。
(2)內服“LY-生命素”(主要成分:低聚殼聚糖、VA、VE、葉酸、煙酸、泛酸鈣、VB12、生物素、VC、酵母粉等)+“營養快線”(主要成分:VA、VE、VB1、VB2、VB6、VB12、VC、煙酰胺、泛酸鈣、葉酸、氯化鉀、蛋氨酸、葡萄糖等),外用“激活”(主要成分:天然植物多糖、免疫調節劑)+“活力鈣”(主要成分:復合有機鈣)提高蝦自身抗應激能力。
二、細菌病的紅體
細菌性紅體病多發生在多雨季節,養殖密度大,底質、水質差,增氧能力不足的池塘。此病病原主要由弧菌(如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霍亂弧菌、創傷弧菌等)引起。細菌性紅體病在全國養蝦地區都有發生,發病率及死亡率較高,且具有一定的傳染性。
細菌性“紅體”病蝦在池邊,水面緩慢游動,反應遲鈍,食欲減退或停食,全身呈暗紅色,有的附肢變紅,特別是游泳足最為明顯,也稱“紅腿病”。游泳足變紅是細菌性紅體病的主要特征。蝦發病后死亡迅速,1-2天內可達90%以上的死亡。
綜合防控措施:
(1)放養前徹底清塘,多雨季節定期使用“底居安”(主要成分:[(CH20H)4P]2SO4、增效劑)+“底加氧”(主要成分:增氧解毒素)改善池塘底部環境、防止缺氧,減少細菌滋生。同時使用“碧水安”(主要成分:多元有機酸、解毒劑)+“速解安”(主要成分:有機水體凈化劑)調水,凈化水質,保持水體穩定。
(2)定期使用“EM6”(主要成分:發酵絲狀菌群、乳酸菌群、革蘭氏陽性絲狀菌群、光合菌群、酵母菌群、芽孢桿菌群)或“利餌多”(主要成分:活性生物蛋白、有益微生物),平衡水體營養,增加有益菌,抑制有害菌生長,使水體菌相藻相平衡。
(3)發病后全池潑灑“激活”(主要成分:天然植物多糖、免疫調節劑)+“優肽”(主要成分:噬菌蛭弧菌、穩定劑等)提高蝦抗應激能力,減少致病菌的數量。同時內服“LY-生命素” (主要成分:低聚殼聚糖、VA、VE、葉酸、煙酸、泛酸鈣、VB12、生物素、VC、酵母粉等)+“營養快線” (主要成分:VA、VE、VB1、VB2、VB6、VB12、VC、煙酰胺、泛酸鈣、葉酸、氯化鉀、蛋氨酸、葡萄糖等)提高抗病力,控制病情。
三、病毒病的紅體
南美白對蝦紅體癥狀的病毒病主要是桃拉病毒病和白斑癥病毒病。
桃拉病毒病在2008-2009年高發,近年來由于一代苗的推廣以及各大蝦苗場對病毒病的檢測,桃拉病毒在我國南美白對蝦的養殖中的危害相對已經較小。
由桃拉病毒引起的“紅體”癥狀表現為:病蝦游水、趴邊,體型消瘦,體表色素顆粒增加、色素擴散,甲殼變軟,蝦體變紅,尤其是尾扇明顯變紅,腸道發紅,而且腫脹。與細菌性紅體病的主要區別是桃拉病毒引起的紅體尾扇明顯發紅。
白斑癥病毒病是近年來危害南美白對蝦養殖的主要病毒病,尤其在近海水養殖區域高發。由白斑癥病毒引起的“紅體”癥狀表現為:病蝦一般是停止攝食,行動遲鈍,體弱,彈跳無力,在水中漫游或趴邊。體色輕度變紅或暗紅或呈紅棕色,部分蝦體的體色也不會改變。此外,白斑癥病毒感染可在頭胸甲上見到白色斑點,頭胸甲不易剝離。與桃拉病毒感染引起的紅體病比較,感染白斑癥病毒的蝦尾扇發紅不明顯。與細菌性紅體蝦比較,感染白斑癥病毒的蝦發紅更明顯。
綜合防控措施:
(1)加強檢測,使用不攜帶病毒的苗種;
(2)一旦確定是病毒性紅體,減少投喂,同時加大增氧力度,防止缺氧;
(3)養殖過程中內服“LY-生命素” (主要成分:低聚殼聚糖、VA、VE、葉酸、煙酸、泛酸鈣、VB12、生物素、VC、酵母粉等)+“營養快線” (主要成分:VA、VE、VB1、VB2、VB6、VB12、VC、煙酰胺、泛酸鈣、葉酸、氯化鉀、蛋氨酸、葡萄糖等)提高蝦自身的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
(4)定期改底調水,保持養殖池塘底質良好,水質環境穩定。
四、對蝦紅體病處理注意事項
(1)在進行處理之前,一定要準確判斷引起紅體病發病的原因,再做針對性的處理。在情況不明時,不要使用消毒劑,尤其是刺激性大的消毒劑。
(2)切忌大劑量使用抗菌素。
(3)以預防為主,同時養殖過程中勤觀察,一旦對蝦有發病傾向,就應立即采取相應的措施,越早處理效果越好。
(4)調理水質、改善底質是重點。
綜上所述,均屬塘頭診斷的經驗之談和個人觀點。對于對蝦紅體癥病原準確診斷需要借助實驗室手段,如細菌分離培養、PCR檢測等。
作者:廣州利洋水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