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魚類的越冬問題是養魚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保證魚種和親魚的安全越冬是養魚副業的關鍵問題,所以要確定正確的養魚安全越冬方法和措施。魚類越冬的安全措施,隨各地具體條件以及當地歷年越冬經驗和發生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有效越冬措施。現將各地在魚類安全越冬方面行之有效的經驗和措施,綜合歸納以下幾方面:
一、增強越冬魚類的體質,提高其越冬能力
1、提高肥滿度,在越冬前精養細喂,增加脂肪積累 越冬前一個月的飼養是安全越冬的關鍵時期,叫做“育肥期”,搞好“育肥期”的飼養,魚類安全越冬就有一定的把握,因此,在越冬前應一直喂到魚停食為止。
2、選擇和培育耐寒的優良品種 高寒地區要有計劃的選擇和培育能適應寒冷環境條件的越冬能力較強的品種。
3、嚴格遵守檢疫和消毒措施,保證越冬魚類體健無傷 越冬前要加強檢疫工作,對不符合越冬要求的魚均應另行處理。規格小,體質弱的魚種,不應放入流水或敵害較多的越冬水域,入越冬池時,都要進行藥物消毒,以防在越冬期魚病蔓延成災。
4、出池、入池及運輸時,要細心操作,盡力避免損傷。
二、改善魚類越冬的環境條件,提高越冬成活率
1、慎重選擇越冬水域 底質淤泥要少,保水力強易撲撈,有水源,水深1.5米以上,水質適合越冬條件。
2、改善和創造良好的越冬環境條件 對止水越冬池冰面上的積雪一定要隨時進行清掃,維持明冰,對生物增氧起積極作用。
三、合理安排魚類安全越冬
決定越冬單位水體的放魚量,主要依據冰封期的長短、水中溶氧量;魚的種類和個體大小;越冬有效水面大小以及管理措施等,同時,還要特別注意越冬池的滲水情況,其他耗氧因子以及所能采取的補水、補氧條件等具體因素的影響。根據黑龍江省魚類越冬的實踐,提供魚類越冬密度的經驗數字供參考:
1、流水越冬池有效越冬水深1米以上,密度為0.5—1.0kg/立方米。
2、有補水條件的止水越冬池,有效越冬水深1米,可越冬0.5kg/立方米。
3、無補水條件的止水越冬池,在缺氧時可有效采取補氧措施,有效越冬水深1米,可越冬200—300g/立方米。
4、溫室越冬,一般密度為3—5kg/立方米。
各地在安排越冬密度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凡有條件的地方,親魚、魚種以及不同的魚類,最好是分別進行越冬,以便分別采取不同越冬措施。
關于越冬放養的時間,也根據當地具體情況而定。
四、加強魚類越冬期間的管理工作
越冬是養魚在冬季的中心工作,必須認真加強越冬期間的管理工作,專人負責,建立崗位責任制。
1、在整個魚類越冬期間,必須以水為基礎,以氧為前提,加強專人管理,特別重要的是,要經常對越冬池的水質進行監測,隨時掌握水量及溶氧變化。正常時水是澄清無色或淡黃色,無味,當水的顏色逐漸變成青色或黑褐色時,水質混濁并有腥臭氣味,就是水質變壞的征兆,應及時采取有效的補水、補氧措施。
2、要經常測定水深和冰厚,特別是止水越冬池,發現水位下降嚴重時,就應及時補注新水。
3、在越冬的初期或末期可因地制宜的進行投喂。
4、對于越冬池的堤壩、攔魚箔、注排水口和闡門等處,要每日檢查,發現有損壞或漏水處,要及時處理。在整個越冬期要盡量保持流量穩定,不是因缺氧或治病的需要,一般不要隨便改變水流量,大幅度的流量變化對魚的越冬是不利的。
5、越冬場冰面要禁止車、馬、行人經常走動,在越冬場附近不宜放炮,以免震死魚類。
6、防止一切污水流入越冬池。
五、縮短越冬時間
魚類越冬成活率與越冬的時間長短也有直接關系,應盡可能縮短越冬期,晚入池,早出池,凡不能及時出越冬池的要注意提早投喂。
一、增強越冬魚類的體質,提高其越冬能力
1、提高肥滿度,在越冬前精養細喂,增加脂肪積累 越冬前一個月的飼養是安全越冬的關鍵時期,叫做“育肥期”,搞好“育肥期”的飼養,魚類安全越冬就有一定的把握,因此,在越冬前應一直喂到魚停食為止。
2、選擇和培育耐寒的優良品種 高寒地區要有計劃的選擇和培育能適應寒冷環境條件的越冬能力較強的品種。
3、嚴格遵守檢疫和消毒措施,保證越冬魚類體健無傷 越冬前要加強檢疫工作,對不符合越冬要求的魚均應另行處理。規格小,體質弱的魚種,不應放入流水或敵害較多的越冬水域,入越冬池時,都要進行藥物消毒,以防在越冬期魚病蔓延成災。
4、出池、入池及運輸時,要細心操作,盡力避免損傷。
二、改善魚類越冬的環境條件,提高越冬成活率
1、慎重選擇越冬水域 底質淤泥要少,保水力強易撲撈,有水源,水深1.5米以上,水質適合越冬條件。
2、改善和創造良好的越冬環境條件 對止水越冬池冰面上的積雪一定要隨時進行清掃,維持明冰,對生物增氧起積極作用。
三、合理安排魚類安全越冬
決定越冬單位水體的放魚量,主要依據冰封期的長短、水中溶氧量;魚的種類和個體大小;越冬有效水面大小以及管理措施等,同時,還要特別注意越冬池的滲水情況,其他耗氧因子以及所能采取的補水、補氧條件等具體因素的影響。根據黑龍江省魚類越冬的實踐,提供魚類越冬密度的經驗數字供參考:
1、流水越冬池有效越冬水深1米以上,密度為0.5—1.0kg/立方米。
2、有補水條件的止水越冬池,有效越冬水深1米,可越冬0.5kg/立方米。
3、無補水條件的止水越冬池,在缺氧時可有效采取補氧措施,有效越冬水深1米,可越冬200—300g/立方米。
4、溫室越冬,一般密度為3—5kg/立方米。
各地在安排越冬密度時,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凡有條件的地方,親魚、魚種以及不同的魚類,最好是分別進行越冬,以便分別采取不同越冬措施。
關于越冬放養的時間,也根據當地具體情況而定。
四、加強魚類越冬期間的管理工作
越冬是養魚在冬季的中心工作,必須認真加強越冬期間的管理工作,專人負責,建立崗位責任制。
1、在整個魚類越冬期間,必須以水為基礎,以氧為前提,加強專人管理,特別重要的是,要經常對越冬池的水質進行監測,隨時掌握水量及溶氧變化。正常時水是澄清無色或淡黃色,無味,當水的顏色逐漸變成青色或黑褐色時,水質混濁并有腥臭氣味,就是水質變壞的征兆,應及時采取有效的補水、補氧措施。
2、要經常測定水深和冰厚,特別是止水越冬池,發現水位下降嚴重時,就應及時補注新水。
3、在越冬的初期或末期可因地制宜的進行投喂。
4、對于越冬池的堤壩、攔魚箔、注排水口和闡門等處,要每日檢查,發現有損壞或漏水處,要及時處理。在整個越冬期要盡量保持流量穩定,不是因缺氧或治病的需要,一般不要隨便改變水流量,大幅度的流量變化對魚的越冬是不利的。
5、越冬場冰面要禁止車、馬、行人經常走動,在越冬場附近不宜放炮,以免震死魚類。
6、防止一切污水流入越冬池。
五、縮短越冬時間
魚類越冬成活率與越冬的時間長短也有直接關系,應盡可能縮短越冬期,晚入池,早出池,凡不能及時出越冬池的要注意提早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