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體本身所帶的病原體所致
池塘放養的魚種本身常常帶有大量的致病菌和寄生蟲(以下簡稱病原體)。因魚種個體較小,這些病原體常常寄生在魚種的體表、鰭條、鰭條基部、鰓絲、腸道、腹腔等部位或器官。一般情況下,肉眼難以觀察到這些病原體,這就給我們診斷魚病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當魚種體質減弱、防御機能降低時,病原體就會大量繁殖并不斷侵害魚體,魚類就會發生一系列的病變。
環境因素所致
池塘的環境因素比較復雜,是魚類病原體滋生的主要場地和傳播源(如池塘內的淤泥、水生植物、軟體動物、水生昆蟲、魚類敵害生物等)。有些病原體衍生于過厚的淤泥中或水草上,當水溫適宜時就大量繁殖。有些病原體則是以軟體動物、水生昆蟲或魚類敵害生物為中間宿主,后者為魚類病原體的傳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人為因素所致
由人為因素所造成的病原體傳播途徑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飼養管理不當。當所投喂的飼料不潔時,可將攜帶的大量病原體帶入水體或直接帶入魚體內。施用未經發酵處理的有機肥也能導致病原體的傳播。
2.操作不當。在拉網起捕、干塘捕撈或并池飼養過程中,常因操之過急、動作魯莽使魚的體表受到損傷,而當時又未做好魚體的消毒工作,容易引發水霉病、赤皮病或細菌性爛鰓病等疾病的發生。
3.使用不潔用具。常見的漁業用具有網具、魚盆、魚種箱、餌料桶、氧氣袋、裝魚桶、增氧機、潛水泵等,上述漁具在被病原體污染過的水體中使用后,未經任何消毒處理,又被立即用到其他池塘中進行作業,這是魚病傳播的又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