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飼料微生物添加劑包括微生態制劑,又稱益生素、活菌制劑等,它是在微生態理論指導下,人工分離正常菌群,并通過特殊工藝制成的活菌制劑。飼用微生態制劑是作為飼料添加劑直接添加使用的微生態制劑,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將這類產品定義為可以直接飼喂的微生物。
一、飼用微生態制劑菌種
1989年美國FDA和美國飼料控制官員協會公布了被認為是安全可以直接飼喂微生物菌種名單,共42種。1999年我國農業部第105號公告公布了可以直接飼喂動物的飼料級微生物添加劑菌種有12種,即干酪乳桿菌、植物乳桿菌、嗜酸乳桿菌、糞鏈球菌、乳鏈球菌、枯草芽孢桿菌、納豆芽胞桿菌、乳酸片球、沼澤紅假單胞菌、啤酒酵母、產朊假絲酵母、曲霉。目前國內外反芻動物普遍使用的飼用微生態制劑有乳酸菌類(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芽孢桿菌類(枯草芽孢桿菌、蠟樣芽孢桿菌等)等細菌類及曲霉類(黑曲霉、米曲霉)和酵母類(啤酒酵母、石油酵母及其培養物)真菌類單一菌制劑及復合菌制劑。
益生菌主要有芽孢桿菌,其次是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經過選育的芽孢桿菌以其耐酸、耐堿、耐高溫的良好穩定性和優良的產酸、產酶、產維生素性能應用最為廣泛。
芽孢桿菌在其生長繁殖過程中能夠產生乙酸、丙酸、丁酸等揮發性脂肪酸,這些酸類能夠降低動物腸道的pH值,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長,為乳酸菌的生長創造了條件,其中丙酸還能夠參與三羧酸循環,為動物新陳代謝提供能量;芽孢桿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還能夠產生很高的維生素B1、B2、B6等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為動物提供維生素營養,從而促進動物生產性能的提高;芽孢桿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還能夠產生植酸酶,促進動物對植酸磷的利用和對脂肪的消化吸收率,產生的氨基氧化酶及分解硫化氫的酶類,可將吲哚類氧化成無毒、無害的物質,從而降低畜禽舍內氨氣、硫化氫的濃度和臭味,減少環境污染。
雙歧桿菌不僅可以產生各種維生素如維生素B1、B2、B6、B12、煙酸和葉酸等以供機體所需,還能通過抑制某些維生素分解菌來保障維生素的供應;雙歧桿菌還可以降低血氨改善肝臟功能。腸道內腐生菌產生的大量吲哚、硫化氫、胺等代謝產物需在肝臟中由酸解毒,隨后以葡萄糖醛酸鹽和硫酸鹽等形式排除,若不及時解毒將導致肝功能紊亂和循環系統失常。雙歧桿菌在腸道內可吸收利用這些含氮有害物質,抑制產膠的腐敗菌,降低腸道內的pH值,使氨變為難于吸收的離子型,達到降低血氨的功效。
乳酸桿菌能合成動物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如維生素B1、B2、B6、B12、煙酸、泛酸、葉酸等,當某些因素造成腸道菌群失調時,動物會表現出維生素缺乏癥。
二、微生態制劑的作用機理
細菌性微生態制劑進入腸道內與腸道內正常菌群呈現出共生、共棲、競爭及吞噬等復雜關系,主要通過調整微生態和酶的平衡、增強免疫力及提高胃腸內營養水平等發揮作用;真菌性微生態制劑主要通過改善胃腸道環境發生作用。
1.細菌性微生態制劑
(1)保持胃腸道微生態平衡
正常微生物與動物和環境之間所構成的微生態系統中,優勢菌群對整個微生物群起決定作用,一旦失去了優勢菌群,則原微生態平衡失調,原有優勢菌群發生更替,便會出現生產性能下降和疾病狀態。微生態制劑作為動物腸道的優勢菌群飼喂后可彌補正常菌群的數量,抑制病原菌生長,恢復胃腸道菌群平衡。
(2)促進腸道優勢菌群形成、增強免疫機能
新生動物消化道處于無菌狀態,胃腸道pH值接近中性,利于腸道病原菌的生長,加入乳酸菌類微生態制劑后,形成乳酸菌優勢菌群,參與腸道正常菌生物屏障結構,通過生物奪氧及競爭性排斥抑制過路菌或侵襲菌等病原微生物在胃腸道黏膜上皮的定植和生長;同時,在腸道代謝過程中產生的VFA(乳酸、乙酸、丙酸等)使動物pH值下降、抑制有害菌的生長;有些有益菌產生抗生素、過氧化氫,可殺死多種潛在病原菌;有些活菌可作為免疫復活劑,刺激胃腸非特異性局部免疫,提高免疫球蛋白的濃度和巨噬細胞吞噬病菌的活性,增強動物免疫力。#p#分頁標題#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