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又稱冬芒貍,體形小,繁殖力較強,以竹、木、莖、稈為食,它以芒根草、竹摘、竹根、茅草根、紅薯及-些雜草種子為主食,喜歡吃玉米、高粱、小麥、甘蔗等。人工馴養后對配合飼料、米飯尤為喜食。隨著目前市場需求的不斷加大,單靠捕捉野生竹鼠已難滿足市場需要,國內人工飼養竹鼠的熱潮正在興起。現將其關鍵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 l )飼養環境
竹鼠耐低溫,膽小厭光,喜在陰暗、涼爽、幽靜、無污染環境下生長。飼養場址應選擇在地熱較高、排水良好、坐北朝南,周圍有竹林、果林,空氣清新地方,最好遠離人、畜密集地和周圍有積糞的場所,以免污染食物和飼料,發生傳染病。
( 2 )場地和窩室
小規模養殖可造在自家庭院圍墻下或空地,也可利用閑置的舊房、廢棄的倉庫修建鼠窩,窩室要求光線較暗、地面堅固、內墻光滑。按用途不同可建不同類型飼養池。
① 大水泥池 面積在 2 平方米以上,池內可放若干空心水泥管、瓦管,供竹鼠藏身,大水泥池適合斷奶后幼鼠群養及青年鼠合群使用。
② 繁殖池 由兩個小池組成,即內池和外池,內池作窩室,外池作投料間和運動場,內外池底部開-直徑約 12 厘米的連通洞,供其出入。內室規格為 30 厘米 X 25 厘米,面積小了不利于大個竹鼠交配,面積大了竹鼠不會自動清除室內糞便和食物殘渣。外室規格:長、寬、高分別為 70 厘米、 40 厘米、 700 厘米。池底地面要求用水泥抹平滑,防止竹鼠打洞外逃,特別注意池角的平滑,防止竹鼠利用池壁夾角的反作用力逃出池外。
( 3 )選種與繁殖
目前,各地飼養的竹鼠個體大小與繁殖率高低差異較大,并非個體越大,繁殖率就高。優良種鼠的基本要求是:母鼠中等肥瘦,乳頭顯露,性情溫順,采食力強,成年個體重 1 . 5 千克左右;公鼠要求身體強健,睪丸顯露,不打斗,體重應比母鼠稍大。公、母鼠按 1 :1 配對,可保證繁殖率每年 3 - 4 胎。
母鼠春、秋發情。早期發情的母鼠陰部被毛逐漸分開,腫脹,光滑圓潤,呈粉紅色,用手提尾巴,陰部外翻;發情中期母鼠陰部有粉紅色和潮紅色黏液分泌;晚期表現與早期相似。多數母竹鼠發情中期交配受胎率高。母竹鼠在發情期表現興奮,在籠舍四周爬來爬去,發出"咕咕"叫聲,排尿次數增多。當公鼠爬跨交配時,母鼠尾巴翹起,趴下不動,溫順接受交配。有時,母鼠還主動和公鼠戲弄調情,竹鼠交配多在夜間。
母鼠交配懷孕后約 60 天分娩,大多數胎產仔 2 - 5 只,多者可產 8 - 10 只。母鼠產仔后,投喂飼料動作要輕,不要驚動母鼠,防止棄仔和咬仔,甚至被激怒后吃仔,更不能用手去摸或用木棍扒弄竹鼠。仔竹鼠 30 - 50 天斷奶。
( 4 )日常飼料管理
竹鼠耐粗飼,對植物性飼料消化力強,能消化粗纖維和木質素。谷物飼料可投喂玉米、稻谷、紅薯,此類飼料含碳水化合物多,是竹鼠的主要飼料,達日糧 50 %-60 % ,平均每天需 30 - 50 克。草根及竹類飼料占日糧 10 % - 20 % ;果蔬飼料包括胡蘿卜、荸薺、甘蔗,占日糧 10 % - 20 %。有條件可用雞、鴨、豬等顆粒飼料投喂,營養全面。竹鼠沒有飲水習慣,體內水分補充主要靠食物中攝取。飼料每天早、晚各投喂 1 次。
( 5 )常見疾病防治
竹鼠抗病力強,存活率高,但大群飼養仍須做好防疫工作,主要有以下幾種疾病較常見。
① 外傷 常由于互相搶吃,竹鼠混群,爭窩室而互相咬傷,或是運輸時鐵籠鐵絲頭劃傷,傷口多在口腔、頭、頸、腰和四肢,若不及時治療會因膿毒引起敗血癥而死亡。輕微創傷涂以碘酒防感染,傷重者排出膿汁后,用消炎水洗凈傷口,涂碘酒后撒上消炎粉,單獨飼料,以防再次致傷,必要時肌肉注射 10 萬~ 20 萬單位青霉素。
② 腸胃炎 多由于飼料不潔,過量攝食含水分多的果蔬飼料或某些傳染病所致,表現為食欲減退、精神不振、拉稀、腹部和尾部被毛潮濕。該病-般通過觀察糞便進行診斷。患腸胃炎病鼠糞便通常顆粒與顆粒粘在-起。正常糞便應是質地疏松,遇力即散,此病及早發現可治愈,中、后期死亡率較高。早期治療可用土霉素1片搗碎拌玉米粉或米飯喂飼,每天 2 次, 2 - 3 天可愈。
③ 感冒 由于天氣突變,竹鼠被風吹雨淋受寒引起,病鼠呼吸加快,畏寒,流清鼻涕,減食或不食。治療可用復方氨基比林肌肉注射,每次 0 . 5 毫升,每天 2 次。
④ 中暑 主要因高溫引起,表現為騷動不安、呼吸急促、走動不穩,如醉酒狀。治療可將病鼠捉出埋入濕沙中,露出頭部,約 15 分鐘可蘇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