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棗又名大鈴棗、脆棗等,在山東、河北等地有一定面積的栽培。該品種果實多數(shù)似梨形,大果為橢圓形或卵圓形,平均單果重35克,最大單果重55克,果皮較薄,赭紅色,品質上等。果實9月中下旬成熟。梨棗樹體矮化,適宜密植栽培;且早果、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遇雨不裂果,是一個優(yōu)良的中熟鮮食品種,以下為其主要栽培技術要點。
栽植建園 梨棗適應性強,適應各地棗區(qū)栽植。栽植時可進行密植栽培(株行距2米X3米,667平方米栽111株),栽植以南北行向為宜。棗樹落葉至封凍和來年解凍至發(fā)芽是定植的適宜期,一般以春栽為主,梨棗無花粉,需配置授粉樹。定植時掌握“深栽不旺,淺栽不活”的原則,以栽深比原來生長地面略深5厘米左右為宜,栽時根部30厘米以上全部剪掉,二次枝全部剪除。
花果管理 梨棗花量很大,但易落花落果,坐果率低,必須加強花果管理。①花期加強葉面噴肥,從花期到幼果期每隔半月連續(xù)噴2——3次0.1%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混合液,花期噴0.1%-O.3%硼砂;②花期每隔12天連續(xù)噴3次適量的水,噴水以上午10時前和傍晚(上午10時至下午3時是花粉散發(fā)時間不宜噴水)為宜,大樹每株噴10公斤,能提高坐果率12%——35%;③在盛花初期(花量30%——40%時),對壯樹先將主干上粗皮刮除,然后進行環(huán)剝(開甲),第一年環(huán)剝口距地面20——30厘米,環(huán)剝寬度為0.3——0.5厘米,強樹宜寬,弱樹宜窄。開甲時先刮除粗皮,然后用開甲刀切斷韌皮部,深達木質部但不傷及木質部,切時上刀下斜,下刀上斜,要求剝口不留殘皮,不出毛茬。剝后涂藥保護,每周涂1次,共涂2-3次,用塑料布保護好傷口,促進傷口愈合。第二年可在其上方3-5厘米處繼續(xù)環(huán)剝,至第一主枝為止;④抹芽,5月上旬棗樹發(fā)芽后,對各級主側枝、結果枝組間萌發(fā)的新棗頭,如不作延長枝和結果枝組的應從基部抹除,以節(jié)省養(yǎng)分,增強樹勢;⑤6月上旬,對直立的無空間棗頭的新稍長至25-30厘米時進行摘心,減少養(yǎng)分消耗;⑥對影響通風透光的過密枝和骨干枝上萌發(fā)過密的幼枝疏除,6月下旬對直立的和摘心的棗頭拉成水平狀。⑦花前兩周(5月下旬),棗樹長到8片葉時,噴一次0.1%的多效唑或0.2%——0.4%的B9;盛花期噴(10——15)x10-6赤霉素,或0.2%——0.3%硼砂、硫酸鉀等,以上兩次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的噴用均能明顯提高梨棗坐果率。
肥水管理 基肥是全年施肥重點,可于秋季或春季結合深翻施入。秋季宜在9月中旬前施完,春施宜在發(fā)芽前20天左右。施用量以每667平方米2000——3000公斤優(yōu)質農(nóng)家肥和20——30公斤尿素為宜。追肥一年進行2——3次,可分別于花前、花后、果實膨大期等時期追施,肥料分別為尿素、磷酸二銨、氮、磷、鉀復合肥等為主。施用量根據(jù)情況株施0.1-0.5公斤,結合噴藥進行葉面噴施。根據(jù)梨棗需水特點,分別于發(fā)芽前(或花前)、開花坐果期和成熟前期澆3次水。
整開修剪 梨棗屬矮化品種,一般采用圓柱形或紡錘形樹形。定植當年在50——60厘米處定干,清除距地30——40厘米內(nèi)的二次枝,中心干上間距20——30厘米留1個主枝,共留8-10個;修剪的反應與樹勢密切相關,旺樹反應靈敏,弱樹反應遲緩,甚至沒有反應。因此要提高修剪的效果,必須加強肥水管理,增強樹勢,尤其是進行早期豐產(chǎn)栽培應特別注意控制幼樹過旺生長;冬剪以疏制枝和回縮為主,主要疏除過密枝、交叉枝及病蟲枝,該品種以幼齡枝結果為主,特別是棗頭和兩年生枝具有較強的結果能力,因此進入盛果期后,要逐年對3年以上大枝在基部回縮或選用接近中心干處萌發(fā)的新生棗頭進行更新,以維持適宜的枝齡。夏季以摘心、拉枝和開甲為主,棗頭生長至20厘米左右時,從第一個棗拐(二次枝)上部摘心,促使下部隱芽萌發(fā)形成木質化棗吊,當棗頭長至50厘米以上時第二次摘心,控制旺長,培養(yǎng)健壯的棗頭,開甲一般在盛花期進行,寬度為03——0.5厘米。
病蟲害防治 梨棗病害主要包括棗銹病、炭疽病等,可用多菌靈、波爾多液等防治;梨棗蟲害主要包括龜蠟蠐、棗粘蟲、紅蜘蛛等,可噴灑殺蟲劑進行防治。在休眠期刮除樹干和大柱上老翹皮、病皮等并認真清潔果園,發(fā)芽前噴布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劑,生長期防治的關鍵期為開花前、幼果期、果實膨大期和接近成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