薺菜為“八大野菜”之首,是十字花科,屬1年生或2年生草本植物,發源地為中國。全國各地從南到北均有分布,田邊、路邊、山坡、雜草地和耕地隨處可見。我國人民采集野生薺菜作為蔬菜食用,已有近3000余年的歷史。
1.營養價值。薺菜以其嫩莖葉作蔬菜食用,具有較豐富又比較平衡的各類營養成份。根據測定,每100g可食部分含蛋白質5.2g,脂肪0.4g,碳水化合物6g,胡蘿卜素3.2g,維生素B10.14mg,維生素B20.19mg,磷73mg,鐵6.3mg及鉀、鎂、鈉、錳、鋅和銅等元素和人體所需的10余種氨基酸。薺菜含維生素C55mg/100g,是大白菜的兩倍多,比番茄高1.3倍,維生素C能阻斷亞硝胺在腸道的形成,降低胃癌和食管癌的發病率。含鈣1134mg/100g,是蔬菜中最高的,蛋白質含量超過菜豆、大白菜和番茄。胡蘿卜素的含量超過胡蘿卜,還含有草酸、蘋果酸、丙酮酸以及黃酮、膽堿、乙酰膽堿等多種生物堿,有助于增強人體免疫功能。
薺菜是高纖維蔬菜,薺菜的食物纖維含量高達1.7mg/100g,由于容水量大,能幫助排便通暢。所含薺菜酸有止血的作用,同時含有二硫酚酮,有抗癌作用。
薺菜味道鮮美特別,人們十分喜愛。薺菜可炒食,湯羹,涼拌,菜粥,包餃子、餛飩和春卷甚佳。
2.生長條件。薺菜屬耐寒性植物,要求冷涼晴朗的氣候,種子發芽的適宜溫度范圍是15—20℃,植株的生長氣溫12—20℃為最適宜溫度。低于10℃時葉片長勢緩慢,高于22℃時葉片生長不良;零下5℃時植株不受凍害,并可忍耐短時間的零下7.5℃低溫。在2—5℃的條件下幼苗可通過春化階段,之后在12小時光照,5—12℃就可抽薹開花。秋播一般幼苗不抽薹開花,有極少數變異株,也會抽薹開花,但由于冬季氣溫低,開花而不能結果。
3.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目前使用品種是人們從野生薺菜中定向選育出來的,只有兩種。
板葉薺菜:又稱大葉薺菜,葉片18張左右,葉片較寬大、肥厚,長10—13cm,寬2.5—3cm,葉色淺綠,葉緣缺刻淺。植株塌地生長,開展度18—20cm,又稱早薺菜,抽薹開花早,生長周期短(播后40天即可收獲)。商品性好,品質佳,產量又較高。 散葉薺菜:又稱小葉薺菜,花葉薺菜,葉片20片左右,葉片窄小,較薄,長10cm,寬2cm,葉綠色,遇低溫后葉色特深帶紫色,羽狀全裂,抽薹開花較板葉薺菜晚10—15天。
(2)準備田塊。成片種植選擇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方便、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其實對土壤要求并不嚴格,但肥沃、疏松的土壤能使薺菜生長旺盛,葉片肥嫩,品質好。每667平方米施1000—1500kg充分腐熟的農家肥作基肥,耙細整平,做成寬2cm畦,畦面要耙得平整細軟。
(3)播種。播種期:露地春播2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8月下旬至10月上旬,保護地春播2月中旬至5月下旬,秋播8月中旬至11月下旬,為了調節市場要把播期拉開。 播種方法采用撒播,因為種子細小,要拌細土撒播,要盡量播得均勻,播完用腳將畦面踏實,使種子與土壤結合緊密,保持土壤水份,以利種子盡快吸水,提早出苗。種子必須采用上年的陳種子,因為當年的新種子尚未脫離休眠期,如有條件,播后畦面上要覆蓋稻草、麥稈、遮陽網等覆蓋物保濕以利出齊苗,出苗前如遇氣候干旱可適當澆水。
(3)出苗后管理。播種后5—10天可出齊苗,出苗后要澆1次透水,以利扎根發苗,幼苗長到3—5張葉片時,每667平方米追清淡腐熟的糞水1500kg,以后每采集1次,就追1次水肥。
(4)防病治蟲。薺菜的主要病蟲害有霜霉病、花葉病毒病、蚜蟲。用75%百菌清600倍液防治霜霉病;用20%病毒素A600—700倍液防治病毒病;用10%蚜虱凈300倍液防治蚜蟲。
(5)采收。當幼苗長到10—13張葉片時適時采集,每667平方米每次可采集500kg,總產量可達2500—3000kg。采收時要采大留小,采密留稀,采壯留弱,采收工具用小刀挑挖。
(6)大棚種植。冬季野生薺菜是幾乎不長的,如采用塑料大棚或日光能溫室種植薺菜,能在元旦、春節期間供應上市,不僅葉片肥厚,產量高,而且售價比較高,經濟效益相當可觀。品種選用板葉薺菜或散葉薺菜均可。
4.留種栽培。留種栽培薺菜需要單獨建立留種田。留種田要選擇地勢高、排水良好、肥力適中的地塊。留種田9月下旬至10月初播種,用種量為1kg,撒播要均勻。2月中旬進行1次株選,拔除細弱劣株和不符合本品種特征的雜株,保持12cm見方的株行距并追肥1次,3月下旬抽薹現蕾,4月下旬開花,5月初采收種子。適時采收是關鍵,留種莢由青轉黃七八成熟時為采收適宜期,晴天上午10時前收割,就地曬幾小時,再用薄膜或草席鋪在田間,搓出種子,揚凈晾干,切忌曝曬。每667平方米地可收獲種子50kg,種子橘紅色,色澤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