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菌袋轉色是其菌絲發育的一個特殊生理過程,也是菌絲發育成熟的標志。可是,香菇轉色過程中也會出現許多異常現象。
轉色太淺或不轉色
表現為菌袋呈現黃色或白色。原因:一是菌齡不足,脫袋過早,菌絲沒有達到生理成熟。二是菇床保濕條件差,濕度偏低,不適合轉色需要。三是脫袋時氣溫偏高,噴水時間太遲,或脫袋時氣溫低于12℃。管理措施:一是噴水保濕,結合通風,連續噴水2~3天,每天1次。二是檢查菇床罩膜,修理破洞,罩緊薄膜,增強菇床保濕性能。三是將菌袋臥倒在地面上,利用地溫,促進一面轉色,轉色后再翻另一面。四是若因低溫影響,可把菇棚覆蓋物揭開,引光增溫,中午通風;若是由高溫引起的,應增加通風次數,中午將菌袋兩頭薄膜打開,早晚通風換氣,每次30分鐘。
菌絲徒長不倒伏
表現為菌筒潔白,菌絲長2厘米還未倒伏。原因:一是濕度過大,菌絲生長旺盛。二是缺乏氧氣,菌絲開始潔白后,沒有適當進行通風換氣,或掀動膜次數太少。三是培養料配方不合理,營養過量,菌絲生長過盛。管理措施:一是加大通風量,選中午氣溫高時,揭膜1~1.5小時,讓菌袋接觸光照,達到干燥,促使菌絲倒伏,待菌袋表面晾至手摸不黏時,蓋緊薄膜,第二天表面出現水氣,菌絲即已倒伏。二是采取上述措施仍未能解決倒伏問題的,可用3%的石灰水噴灑菌袋1次,晾至不粘手后蓋膜,3天后菌絲即可倒伏。三是如果10~15天仍不轉色,以至菌筒脫水,應連續噴水2~3天,每天2次,通風時間縮短至30分鐘,補水增濕促進轉色。
菌膜脫落
表現為脫袋2~3天,菌袋表面瘤狀菌絲膨脹,菌膜翹起,局部片狀脫落,部分懸掛于菌袋上。原因:一是脫袋太早,菌絲沒有達到生理成熟。二是脫袋后溫度突變(高溫或低溫),表面菌絲受刺激,縮緊脫離,使菌袋內菌絲增生,迫使外部菌膜脫落。三是管理失誤,一般脫袋后3天,在25℃條件下不揭膜通風,但有的因當時氣溫較高,中午揭膜通風,致使菌絲對環境條件不適應。管理措施:一是人為創造適合的環境條件,溫度以25℃為宜,讓恢復生長的菌絲迅速增長。二是選擇晴天噴水加濕,相對濕度保持在80%.三是每天保持通風 2次,每次30~40分鐘,經過4~6天管理,菌袋表面可產生新的菌絲。一般發生菌膜脫落現象時,出菇會推遲10天左右。
轉色太深,菌膜過厚
表現為皮層質硬,顏色深褐,出菇困難。原因:一是脫袋延誤,菌齡太長,體內養分不斷向表層輸送。二是菌絲扭結,菌膜逐層增厚。三是通風不當,脫袋后沒有按照轉色規律要求的時間揭膜通風,或通風次數、時間太少。四是菇場過陰缺乏光照。管理措施:一是加強通風,每天至少通風2次,每次1小時。二是調節光照,菇棚要求保持"三分陽七分陰"花陰光照。三是增大菇棚內的干濕差和溫差,促使菌絲從營養生長轉為生殖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