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來看,生產中腐霉根腐病、莖基腐病和青枯病是導致大姜死棵的主要病害。然而,筆者下鄉采訪發現,不少姜農朋友并未對癥下藥加以防治,結果貽誤了最佳防治時機,導致病害傳播、蔓延大發生。
總起來說,地塊連作、姜種帶菌、偏施氮肥、澆水不均等因素“加劇”了大姜死棵的發生。建議姜農朋友能從改善以上條件出發,綜合預防根部病害、減少死棵。與此同時,生產中,一定要識別造成大姜死棵的發病癥狀,從而為“對癥下藥”防治病害提供有力保障。
大姜腐霉根腐病,由腐霉菌引起。大姜莖基腐病,俗稱“爛脖子”病,由以腐霉菌為主復合侵染引起。而大姜青枯病,又稱姜瘟病,屬細菌性病害。
生產中,姜農易將腐霉根腐病與青枯病混淆,因兩者均亦造成葉片葉尖發黃,植株枯萎,地下部變色、變軟,腐爛。但是,仔細觀察發現,腐霉根腐病發病初期葉片葉尖變黃褪綠,多從下部葉片開始,并由下而上蔓延,而青枯病多從上而下葉尖褪綠變黃。此外,前者在濕度大時,可觀察發現莖基部及地下姜塊長“白毛”;而后者用手輕輕一拔便能拔出,白色菌膿非常明顯,惡臭味更刺鼻。另外,莖基腐病發病時,在大姜莖基部先出現大小不等的水浸狀斑,后擴展由外向里腐爛,自下而上出現干尖黃葉現象,植株有倒伏狀。
根據侵染病原菌的不同,所選用的防治藥劑有別。腐霉根腐病、莖基腐病可用50%氯溴異氰尿酸1000倍灌根防治,連灌2次,5天1次,防效理想。防治姜瘟病可選用鏈霉素、中生菌素、葉枯唑、加瑞農、王銅等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