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菜生長期由于病原菌的客觀存在,一旦溫度和濕度適宜,其發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侵染秧苗甚至造成流行,當秧苗茁壯或對水肥、光照、溫度、濕度適當調節時,病害的發生會減輕。但生產的現實告訴我們,由于連續多茬次的種植蔬菜,病原菌的越冬寄主越來越多,其中土傳病害的積累,有菌病殘體的存在,還有正在生長中的帶菌越冬植物,特別是暖冬現象的產生,十分有利于病原菌的活動,已經達到了不用藥物保護,瓜菜就不能正常生長的程度。
從蔬菜播種的那一刻起,就生長在一個充滿病菌的“世界”里,如果不采取積極有效的藥劑保護,而單純依靠作物自身的抵抗力和人為的環境調節使其正常生長,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蔬菜的生長發育期,也是人們采取措施與病菌的抗爭期,主流觀點認為病害應“預防為主,綜合防治”,非主流觀點認為“見病用藥,無病不防”。以下粗淺分析兩種觀點的利弊得失。
“見病用藥”的基礎是建立在發現中心病株之后進行防治,生產實踐中,當田間發現中心病株時,往往已有明顯的癥狀,病菌孢子已不是初侵染階段,很可能是菌絲生長的后期甚至是產孢期,對植株生長已造成了為害,特別是生產中僅憑肉眼觀察,局限性和誤差很大,往往認為是中心病株,實際上已經形成了點片發生,以蔬菜霜霉病為例,從點片發生到大面積流行,一般為2—3天,因此,“見病用藥”對農民的指導非常模糊,實用性不強,容易造成用藥晚,延誤防治最佳時期,造成連續用藥成本高,短期內很容易造成較嚴重的后果。筆者認為,蔬菜生長期間做到無病早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該方法指導思路明確,農民容易做到,實用性較強。在蔬菜未發病之前,應用保護性的殺菌劑,在蔬菜的莖葉部位形成一層藥劑保護層,一是可以抑制病原孢子的萌發,二是可以阻止菌絲體的侵入,三是可以殺死部分已萌發還沒有進入葉肉組織的菌絲。如果防治得當,作物整個生長期可以不用治療性的殺菌劑就能收到理想的效果。退一步講,既使作物后期得病,病情蔓延也不會太快,再應用治療性殺菌劑會效果快,容易治愈。
以西紅柿晚疫病和黃瓜霜霉病的藥劑防治為例,當無病壯苗移栽之后,應立即噴施一次醚菌酯(阿米西達)或雙炔酰菌胺(瑞凡),總體預防效果優于百菌清或代森錳鋅類殺菌劑,以后每隔7—10天再噴施1—2次,一般情況下,西紅柿晚疫病和黃瓜霜霉病可以做到不發生或發生很輕。當然,在秧苗移栽后已經發病,應立即噴施治療性的殺菌劑,保護性的殺菌劑此時用藥為時已晚,再噴施此類藥劑就是勞民傷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