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溫度低、日照短、光照弱,這些不利因素致使棚室蔬菜長得慢、耗水量小、葉片蒸騰量小、土壤水分散失少,所以菜農之間流傳“棚室蔬菜冬季可以百日不澆水”的說法。這種說法雖有很大的片面性,但我們也應從中悟出一些道理。冬季天氣冷、水溫低,如果頻繁澆水,植株不僅不需要,而且還會帶來危害,使地溫下降,土壤通氣性不良,根系受損,吸收能力大大下降。在低溫高濕環境下還會發生漚根,使根系大量死亡。另外,冬季氣溫低、通風少,頻繁澆水會使棚室內濕度長時間降不下來,葉片“結露”時間長,這就為病害的發生、蔓延形成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因此,棚室冬季澆水一定要掌握“五澆五不澆”的原則。
一、澆晴不澆陰
即晴天澆水,陰天不澆水。具體澆水時間要根據不同的天氣情況來選擇,要嚴格遵守晴天澆水,陰天少澆或不澆,雨雪天切忌澆水的原則,尤其在寒流和陰雪天氣時,應盡量避免在這一時期內澆水,以免造成地溫下降引發蔬菜漚根死棵,或造成棚內空氣濕度增大,導致病害的發生和蔓延。澆水時間則應安排在晴天,澆水后最好能有幾個連續晴天。
二、澆前不澆后
即午前澆水,午后不澆水。午前澆水地溫恢復快,可有足夠的時間排除棚室內濕氣。中午不澆水,以免高溫時澆水影響根系的生理機能。也不宜在傍晚澆水,以免造成棚內地溫下降后不能恢復,造成植株死亡,濕度過大,也易引起蔬菜病害大發生。現在,大部分菜農是在上午10點之后澆水,這樣做非常不妥。因為晴好天氣時,上午9點之后是棚溫上升最快的時候,到10點時棚溫可達25℃之上,此時地溫也不低于20℃。若這個時候澆水,井水的溫度一般在14℃左右,井水的溫度與地溫相差太大,就容易造成傷根、死棵現象。而早上剛揭開草苫子時,棚溫在13℃~15℃,地溫在10℃~12℃。若此時澆水,井水的溫度與地溫相差不大,就不容易造成澆水后傷根現象。
三、澆小不澆大
即澆小水,不大水漫灌。冬季溫度低,蒸發量小,蔬菜需水量也小,故澆水次數少、澆水量小。一般情況下,澆水均為隔行澆小水,忌大水漫灌,每次澆水量只有夏季澆水量的1/3~1/2。如越冬黃瓜,定植時多采取大小行起壟栽培,冬季澆水時可以采取隔行澆水,小行澆水兩次、大行澆水一次,輪流灌溉的方法,減輕澆水對地溫的影響。切忌大水漫灌,以防低溫高濕導致蔬菜漚根以及病害的蔓延。
四、澆溫不澆涼
冬季水溫低,澆灌用水要先在棚內預熱,待水溫與地溫接近時再澆。澆水應盡可能用井水,因井水溫度較高,可減少對蔬菜的生理刺激。水溫最好不低于12℃,切忌直接使用河水、水庫水和池塘中的冷水灌溉。澆水后,關小甚至關閉通風口,使溫度達到并穩定在32℃以上1~3個小時,提高棚室內溫度,以氣溫促地溫,待地溫上升后,及時通風排濕。
五、澆暗不澆明
即澆暗水,不澆明水。冬季栽培蔬菜要堅持做到膜下暗灌,有條件的可實行膜下微灌,這樣可以有效阻止地面水分蒸發,降低棚室內的空氣濕度,防止病害發生。特別是深冬季節,使用微灌對蔬菜生長時所需水、肥、氣、熱的平衡與協調具有積極作用,特別是前中期使用微灌,有利于促根控秧,控制棚內空氣濕度,減輕病蟲害發生。微灌還能有效地控制水量,減少深層滲漏的水量和肥料流失,改善土壤結構性能,促進作物生長發育和提高蔬菜品質。
除以上五點之外還應該注意澆水沖肥時,一定要慎用含氮量高的復合肥,因其使用后會降低水溫,致使澆水后大幅度降低地溫。深冬可多施一些生物菌肥和有機肥,以利于地溫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