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沼渣栽培杏鮑菇,同時具有開發新資源、節省成本等諸多優勢,一般降低生產成本30%左右,延長了生物質資源的利用鏈,實現了變廢為寶、保護環境、開發資源等目的,符合新農村建設等國家政策,值得大力推廣。具體操作如下:
一、沼渣處理:農戶沼氣池抽出的沼渣,攤放于平地上,任其曝曬,曬干至含水率15%以下,貯存備用。
二、基料配方:沼渣(按風干料計算)300公斤,玉米芯300公斤,麥麩30公斤,過磷酸鈣10公斤,尿素2公斤,石灰粉30公斤,石膏粉5公斤,菇病消6袋,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240克。
三、滅菌處理:玉米芯粉碎至花生米大小;全部原輔材料加水拌勻,使之含水率達60-63%,常壓滅菌時,裝入規格為寬17-22厘米的低壓聚乙烯出菇袋,采取高壓滅菌時,應更換為聚丙烯出菇袋。裝袋后應盡快進行滅菌:常壓滅菌為袋內達到100℃時,維持8-10小時,高壓滅菌時維持3小時即可,高壓蒸汽常壓滅菌時,維持6-8小時。非流水作業時,完成滅菌后,再悶一夜,效果更好。
四、播種發菌:完成滅菌并冷卻至28℃以下或常溫時,即可進行接種,常規操作即可。接種后的發菌期間,每隔3天左右噴灑一次百病去無蹤溶液,并進行檢查剔雜,發現污染及時處理,防止擴散、蔓延。25℃條件下,25天左右即可完成發菌,再維持15天左右進行后熟培養,以利頭潮菇的爆發性出菇。
五、出菇管理
1、溫度:杏鮑菇菇品的商品性狀,受溫度影響較大,比如,相同容器內的菇品,其生長溫度相差3℃左右時,其重量會相差15%以上,一般調控至10℃左右時,菇品的商品性狀及其重量呈最佳狀態,15℃時,子實體的品相較好;但不要有較大溫差,尤其冬季發菌、春季出菇時,僅僅兩個小時的高溫,即可令幼菇死亡,具體也應根據菌株進行恰當的溫度管理。
2、水分:立體栽培時,盡量采取“頭潮菇戰術”,即盡量延長菌絲后熟期、提高第一潮產量;覆土栽培時,基本不存在基料水分缺少問題,同時,可采取多次勤噴的辦法保持空間濕度,子實體直接噴水時,可以結合噴施食用菌三維營養精素,可使子實體增粗、增長、增產。
3、通氣:盡量保持棚內空氣新鮮,控制二氧化碳濃度不要超過0.1%。
4、光照:杏鮑菇子實體生長不需要過強的光照,生產中將光線調至300勒克斯左右即可滿足。
5、采收:當子實體長至七八分熟時,葉片小而厚、稍大于菌柄、朵型優美、但長速明顯降低時,即可及時采收,叢生菇不要采大留小。
6、采后管理:一次性出菇時,可以進行清料處理;畦栽或墻栽需要管理多潮時,應及時清理料面,去掉菇腳、死蕾等,待菌絲休養生機后,還可發生二、三潮菇,一般生物學效率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