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是重要的食用菌之一,原野生,在800多年前由我國最早開始人工栽培。代料栽培就是用木屑、桑枝粉、棉籽殼等人造菇木代替菇木栽培香菇。該方法資源廣,產量高,生產周期短,經濟效益高,非常適合廣大農民栽培。?
1、菌種選擇?
香菇品種類型較多,常用的為中低溫型。這類香菇發菌的最適環境條件是氣溫24~27℃,培養料含水量60%左右,無光或弱光。出菇期最適環境條件是氣溫8~16℃,空氣新鮮、潮濕,三分陽七分陰。實際選擇菌種時,可選擇中溫型的856、CrO?2、L26等。每瓶菌種要求無雜菌,無害蟲,種性純,菌絲生長健壯。?
2、培養料配制?
培養料的組成包括雜木屑、麩皮或米糠、糖、石膏粉、尿素、過磷酸鈣等。雜木屑是香菇菌絲的主要碳源物質,可用鋸木廠的闊葉樹鋸屑,也可用闊葉樹的殘次廢材和枝椏的粉碎物;麩皮或米糠是香菇的主要供氮物質,應選用無霉變的新鮮料;糖是供菌絲生長發育前期吸收利用的速效性碳源,白糖、紅糖均可;石膏粉則既可提供鈣素,又可延緩培養料的酸化過程;尿素和過磷酸鈣分別為氮肥和磷肥,提供氮、磷、鈣等營養物質。培養料的配方為雜木屑77%、麩皮或米糠20%、糖1.2%、石膏1.8%,或雜木屑78%、麩皮16%、玉米粉2%、石膏2%、過磷酸鈣0.5%、尿素0.3%、糖1.2%。將可溶性的尿素、過磷酸鈣、糖等先溶于水中,其它粉末狀物干拌后合在一起,邊加水邊拌料,反復多次。加水至手捏能成團,觸之能散的程度,此時含水量約為60%左右。?
3、滅菌?
將折徑15cm、厚0.04mm的低壓聚乙烯筒膜截成55cm長的筒料,一端封口。將培養料裝入塑料筒袋內,每袋重0.9kg(干料)左右,扎口后放入常壓滅菌灶。灶內中心留一定空間,促使蒸汽均勻分布,提高滅菌效果。旺火加溫,鍋內溫度升至100℃時,改用文火,持續10~12小時后停止加溫,降溫至70℃左右時出料。
?
4、接種?
待培養料筒冷卻到28℃以下時,連同酒精燈、接種箱、打孔器、接種耙等接種工具等用品,先經0.25%新潔爾滅溶液表面消毒,然后搬入接種箱,每立方米空間加福爾馬林10ml,高錳酸鉀5g混合,關閉玻璃窗、操作孔,熏蒸半小時,可使微生物細胞蛋白質凝固變質而死亡。之后接種人員用75%酒精擦洗雙手,伸入接種箱內邊打孔邊接種,并同時貼好膠布。這一過程要求動作快,持續時間短。膠布可用食用菌專用膠布或醫用膠布,大小為3.5cm×3.5cm。
5、發菌管理?
將接種后的筒料搬入清潔干燥的房間內,成“井”字形堆疊,高80~90cm。平時經常開窗通氣,其間翻堆2~3次,剔除雜菌污染部分筒料。經40~50天后,菌絲長滿筒袋,這時稱“人造菇木”。當多數人造菇木出現少量褐色斑塊時,可轉入出菇管理。?
6、建造菇棚?
選擇近水源的旱地或冬閑地,挖寬1m深15~20cm的畦,畦面上搭30cm高的橫放梯子般的菇架和中心部位1m高的小弓棚,在此基礎上再搭建蔭棚,蔭棚一般高1.8~2.5m,蔭棚四周和頂部圍蓋草簾,使之能透入三分陽光。?
7、脫袋
將發育成熟的人造菇木剝去筒膜,斜靠在菇架上,每袋間距10cm左右。并立即覆蓋薄膜(最好是0.07mm厚的農用高壓聚乙烯膜),保溫保濕。?
8、出菇管理?
脫袋后3~4天內,膜內氣溫保持在26℃左右,空氣相對濕度在85%以上。當菌筒表面長滿白色絨毛狀菌絲后,每天通風1~2次,每次半小時,迫使絨毛狀菌絲倒伏。1周后,菌筒表面會產生茶色小水珠,菌膜逐漸加厚、色澤轉深。此時,噴水沖洗褐色分泌物,薄膜日蓋夜揭,拉大日夜溫差,持續3~4天,表層長出小突起即菇蕾。香菇是變溫結實性菇類,菇蕾需低溫和日夜溫差刺激才能形成。此后應繼續保溫保濕,并加強揭膜通氣,小菇蕾就逐漸長大。待菇蓋八分成熟,呈銅鑼邊時采收、烘干。?
每潮菇采收后,加強通氣,停止噴水3~5天,養菌生息,以后又轉入出菇管理,大致經1個月后又可采收第二潮菇。采收2~3潮菇后,用鐵絲在人造菇木中心戳一個洞,在菇木上壓重物后浸于水中。當人造菇木重量接近原先重量后再取出,在膜內保溫發菌2~3天,加強揭膜通氣,促進下潮菇的形成和生長。如此循環往復,直至第二年5、6月份結束。?
在整個出菇階段,早秋、晚春應防止高溫燒菌爛料,冬季,特別是菇蕾期應注意保暖防凍,此外,還應做好病蟲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