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肉質肥嫩,味道鮮美,風味獨特,深受消費者喜愛。但因受生產季節的限制和歷來認為生物效率較低而發展速度較慢,究其原因,主要是栽培方法和技術管理欠妥所致。筆者在多年的生產實踐中,根據草菇的生物學特性和生長發育中所需要的環境條件,探索出點滴經驗,現總結歸納如下,供廣大生產者參考。
一、合理安排生產季節 草菇是高溫型食用菌,在生長發育中對溫度的要求相當敏感。為了使草菇在播種后能正常發菌出菇,栽培季節應選擇在日平均溫度穩定在23℃以上時進行。一般在6月上旬至8月下旬三個月中栽培,有利于菌絲的生長和子實體的發育。有塑料大棚者可提前到5月中旬播種。
二、選擇有利栽培場所 草菇室內外均可栽培,但以室外栽培更為有利。室外栽培時,應選擇在土質肥沃、疏松、透氣、排灌方便的農田內,如前茬作物為油菜、西瓜等最為適宜,生荒地的產量遠不如熟肥地高。栽培前應清除雜草,開通廂圍溝,做到澇時能排,旱時能灌。
三、嚴格選用、處理培養料 無論選用哪種原料栽培草菇,均應干燥無霉變,并在生產前曝曬2~3天。新收獲的稻草必須徹底干燥,否則易爛料而失敗。播種前用5%石灰水預濕拌料,pH值達到12以上,再建堆發酵4~5天,培養料基質含水量應達到65%~70%。
四、選用優良菌種,加大播種量 在生產中菌種的遺傳基因至關重要。先用優質高產菌株能明顯提高產量、質量。通常以草菇V23、V238較為理想。適當加大播種量,可加速菌絲生長,抑制雜菌發生。
五、采用科學的栽培管理技術 實踐證明:草菇傳統的堆式栽培、畦(廂)栽和床式栽培法均難獲得高產。其原因是溫、濕環境難達其要求。而采用袋栽發菌,然后脫袋在塑料小拱棚或蔬菜塑料大棚內覆土出菇的“兩段栽培法”,能明顯提高產量。采用此法一是可使秸稈類原料能裝緊壓實,原料緊密相連,有利發菌,解決了因原料泡松,在采菇時常牽動草料損傷菌絲而死菇的弊端;二是發菌階段可從碼堆層數增減去調節料溫平衡,靈活掌握料溫變化,促進菌絲正常生長;三是通過覆土改善了出菇場內的小氣候環境和物理結構,使草菇子實體從原基形成到生長發育始終處在一個較為穩定的環境條件下,少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擾,有利于提高產量;四是覆土后可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營養元素,特別是通過土層含水量的滲透與輸送,去滿足草菇生長對水分的需求,從而達到優質高產之目的。草菇栽培一般均處于高溫季節,在管理中應特別注意靈活處理好溫、濕、氣的關系,降溫、增濕、透氣、遮陽應相互協調,避免因處理不當而引起死菇。覆土時袋應平放,袋間相距5~50厘米,空隙填土,表層土厚1.5~2厘米,覆土后應一次淋足水分,使料內菌絲能充分利用土層水分供菇生長。在水分管理中,一是切忌在子實體形成時補水;二是切忌直接補充自來水或地下井水,避免造成大的溫差而成批死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