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出苗后長出3片真葉時就要進行定苗。早間苗、定苗,不僅能防止因播種量大造成株間擁擠而形成高腳苗,同時能減少養分消耗,是生產上提倡的一項栽培管理措施。但是往往由于定苗過早,受病蟲害和不良氣候的影響而出現死苗,造成缺苗斷壟,得不償失。因為棉花3葉期是棉花一生中生活力最脆弱的時期,這時棉花次生根雖已長出,但尚不發達,棉苗營養主要來源之一——兩片子葉的養分供應能力基本消失,此時又正處于5月下旬,是棉苗病害尤其是早發枯萎病的高發期和地老虎、棉蚜、盲椿象發生盛期。因此,對重病地、抗病能力較差的品種,以及地老虎發生較重的黏重土壤,在做好病蟲害防治的同時,應適當晚定苗,以解決缺苗斷壟之憂。
棉花定苗,牽扯到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做到合理密植,這是提高棉花產量、節本增效的一項重要措施。棉花的密度應根據不同地區、不同肥力水平、不同種植形式、不同品種特性以及種植習慣 (經驗)來確定。如果你確定的留苗株數,在你的管理水平下遇到雨水大的年份不過密、干旱年份又不過稀,就達到合理密植的標準了。這要憑借經驗和對天氣的預測來實現。
就棉區而言,沒有固定的留苗株數,只有適宜范圍,如長江中下游棉區一般每畝留苗1300~1800株,黃河流域棉區在常規整枝情況下,一般每畝留苗3000~4000株。究竟畝留苗多少株,要根據地力條件、管理水平而定。肥力較高的、大株型品種、簡化整枝栽培、間作套種要適當少留苗;地力較差、緊湊早熟品種(夏棉畝留苗宜在5000~6000株)、傳統精細整枝方式以及植棉經驗豐富的可適當多留苗。另外有經驗的棉農可根據后期棉花株高來確定留苗株數,在常規整枝栽培下,一般株高100~120厘米,每畝留苗3000~3500株;株高80~100厘米,每畝留苗3500~4000株;株高70~80厘米,每畝留苗4000~5000株;株高在70厘米以下,每畝留苗6000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