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栽培大豆常出現結莢少、莢內籽粒少等情況,生產上應積極采取措施預防。
發生原因
發生原因
(1)溫度偏低。大豆生長適宜溫度為15~25℃,其中花芽分化適宜溫度為20℃左右,溫度低于15℃會影響受精結實;開花期適宜溫度為白天24~29℃、夜間18~24℃,以夜溫影響最大,夜溫低于15℃,即便是日溫較高也不能開花。春季溫度易發生驟變,大豆花芽分化期和開花結莢期受低溫侵襲,對結莢影響較大。
(2)營養不良。大豆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氣中的氮以供應自身營養,并能增加土壤中的含氮量。早春種植早熟大豆,由于溫度低,根瘤菌不易繁殖,易造成氮肥不足,導致植株生長不良和花莢嚴重脫落。
(3)土壤干旱。開花結莢鼓粒期是大豆生長最旺盛和需水量最多的時期,要求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70%。此時土壤干旱,會影響植株對二氧化碳的吸收,進而影響光合作用。植株營養生長受影響,開花結莢數必然減少,花莢也隨之脫落,同時胚珠得不到充足的養分,就會形成秕莢。
預防措施
(1)保護地栽培。早春種植大豆可以利用大棚、小拱棚、地膜等保護設施,在2月中旬至3月初土溫穩定在12℃以上時播種。生長期間根據各階段所需溫度,及時增溫或揭膜通風。
(2)合理密植,增加結莢數。保證每畝基本苗在2萬株左右。
(3)增施肥料。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基肥用量視土壤肥力而定,一般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000~1500公斤、復合肥30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生長期間視植株生長情況適時施稀薄人糞尿。初花期每畝噴施0.02%~0.05%鉬酸銨溶液25公斤。
(4)合理灌溉。開花結莢鼓粒期遇旱,要以“勤灌細灌”為原則,一般灌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