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剛過,正是冬小麥播種的關鍵期和高峰期。近期,黃淮海和西北部分地區受前茬作物收獲期推遲和持續降雨的影響,騰茬偏晚,土壤偏濕,整地難以正常開展,小麥播種推遲,可能錯過適宜播期,要提前做好晚播麥應對準備。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認為,在黃淮海和西北麥區,一般把播種超過適期播期、越冬前達不到壯苗標準的冬小麥稱為晚播麥。晚播麥從播種至越冬前積溫低于420℃,單株葉片少于4片,單株分蘗數少于1個。建議晚播麥采取“四補一促”的抗災增產技術措施。
一是選用良種,以種補晚。當播期超過適宜時期后,應選用適當早熟的高產品種,黃淮海地區可以選擇半冬性和半冬性偏春性的品種。
二是提高質量,以好補晚。在提高整地和播種質量上下功夫,打好播種基礎。盡早騰茬,搶時早播。精細整地,足墑下種,確保耕層土壤相對含水量在70%-80%。適當淺播,播種深度3-4厘米,防止播種過深導致出苗偏晚、苗小苗弱。播種過晚時可適當浸種催芽,播種前用20-30℃的溫水浸種5小時后,撈出晾干播種,也可提早出苗2-3天。
三是增加播量,以密補晚。依靠主莖成穗是晚茬麥增產的關鍵。增加播量應以既保證達到本品種適當的每畝穗數,又要避免播量過大造成群體偏大,莖稈細弱,導致倒伏減產。錯過適宜播期,一般每遲播一天畝基本苗增加1萬左右,但最多不宜超過35萬。
四是增施肥料,以肥補晚。適當增加施肥量,氮、磷、鉀平衡施肥,特別重視施用磷肥,可以促進小麥根系發育,促進分蘗增長,提高分蘗成穗率。
五是科學管理,促壯苗多成穗。早春返青期鋤麥,提高地溫,促進小麥早發快長。狠抓起身期的肥水管理,促弱轉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