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吸漿蟲以老熟幼蟲在深層土壤中結圓繭越冬,并且可以休眠多年,春季當10厘米土溫上升到7℃左右時,也就是小麥拔節期開始破繭和向土壤表層移動,4月中旬小麥進入孕穗期,幼蟲陸續在3厘米表土層中做土室化蛹。蛹期一般8~12天。4月下旬,成蟲羽化后先在地表活動,然后在麥穗上產卵,此時正值小麥抽穗期至揚花期,卵期3~7天。孵化出的幼蟲鉆進麥穗穎殼內,咬破麥粒表皮,吸食正在灌漿的麥粒漿液,造成秕粒、空殼。吸漿蟲也因此得名。由于蟲子很小,危害十分隱蔽,直到麥收打不出糧食時才知道它的嚴重危害。
針對小麥吸漿蟲只在小麥穗期危害穗粒以及小麥抽穗前小麥吸漿蟲的幼蟲、蛹和成蟲都會集中在土壤表層或表面活動的特點,可以采取孕穗期撒藥土,抽穗-揚花期莖葉噴霧的辦法防治吸漿蟲。
配置藥土可以用5%辛硫磷顆粒劑每畝2公斤或2.5%甲基異柳磷顆粒劑1.5公斤加細砂土20公斤,或用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兌水5公斤,5%毒死蜱顆粒劑每畝600~900克,配制濕沙土25~30公斤,在無露水的中午撒入麥田,然后用竹竿或細繩振動麥株,使藥土完全落于地表。結合灌水,效果更好。
抽穗期防治成蟲可以噴施5%啶蟲脒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以及多種菊酯類藥劑,如4.5%高效氯氰菊酯1500倍液,或有機磷與菊酯復配劑如25%快殺靈乳油1500倍液。須注意觀察具體地塊小麥的發育進度,在小麥“破口”至揚花前防治2~3次,同時注意配足水量,噴勻打透,盡可能選擇黃昏或下午氣溫下降以后打藥。
建議在已查明當地有小麥吸漿蟲越冬的地區,采取抽穗期撒藥土的防治措施,并且持續進行若干年和堅持統防統治。沒有撒藥土的地塊,要密切監測成蟲羽化和產卵時間,依據和小麥抽穗揚花期重疊時間多少噴藥防治成蟲,或者采取保護穗部的防治理念,一到穗期就開始防治成蟲,如同一些地區防治小麥赤霉病那樣,對應的藥劑也可以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