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根腐病和莖腐病是危害花生的主要病害。近年來,這兩種病害發生較為嚴重,對花生產量影響很大,是直接導致花生減產的重要因素。生產上應抓住有利時機加強對花生根腐病、莖腐病的防治。
發病癥狀 莖腐病:又稱倒秧病,該病多發生在花生生長前期和中期,幼芽出土前即可感病腐爛,苗期子葉黑褐色,干腐狀,沿葉柄擴展到莖基部成黃褐色水浸狀病斑,后成黑褐色腐爛,4~5天可致全株枯死。后期發病,先在莖基部或主側枝處出現水浸狀黃褐色病斑,后變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在潮濕條件下病部皮層呈黑色軟腐,密生許多黑色小粒點,干燥時,病部表皮呈琥珀色凹陷,髓部褐色干腐,中空。根腐病:在花生各生長期皆可發生。花生播后出苗前染病,可引起爛種、爛芽;苗期受害引致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莖基腐和莢腐。病株地上部表現矮小、葉片黃化、生長不良,莖基部呈水浸狀、黃褐色,植株較矮,葉片自下而上干枯,苗期發病易死亡。病株主根表皮部分或全部變褐腐爛,維管束變褐,主根皺縮干腐,患部表面有黃白色至淡紅色霉層,側根很少或全無。
發病規律 病菌主要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并成為病害主要初浸染源,帶菌的種仁、莢果及混有病殘體的土雜肥也可成為病害的初浸染源。病菌習居土壤中,在土中能存活數年。病菌主要借流水、大風、施肥或農事操作而傳播。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抓好以肥水為中心的栽培管理,提高種植地防澇抗旱能力,雨后及時清溝排漬降濕;增肥改土,注意施用凈肥,抓好田間衛生。藥劑防治:發現病株隨即采用噴霧或淋灌辦法施藥封鎖中心病株。可用40%三唑酮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隔10天噴1次,連噴2次,噴足淋透。交替施用,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