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晚稻和中稻機械收割面積的擴大,機械收割后的碎草比較多。這些碎草比較凌亂,不便于收藏,亂七八糟地撒落在田里,入春后有些農民一把火將其焚燒殆盡,不僅浪費了資源,而且污染了環境。其實水稻機收的碎草可用來覆蓋馬鈴薯。與普通稻草相比,機收后的碎草柔軟,蓋的嚴實,一般不會出現漏光現象,比未軋碎的稻草還好。用機收后的碎草覆蓋馬鈴薯,整地不翻耕,播種不覆土,采收不用挖,是行之有效的簡潔高效栽培技術。這樣做還能充分利用稻田資源,化“閑”為利,養地肥田,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一舉多得。據新邵縣嚴塘鎮湖城村示范,平均畝產達1850公斤,其大薯占82%,小薯比例明顯減少,較對照降低10%。采收的馬鈴薯外表渾圓光潔,大小均勻,破損率低。
選用良種。選用東農303等早熟良種,長勢強,塊莖形成早,極早熟,生育期60天左右(出苗到收獲),抗性較強,耐澇性好。
精細整地。利用晚稻收割以后的冬閑田種植馬鈴薯,先在稻田板面上每畝均勻撒施有機肥2500~3000公斤,配施尿素2.5公斤,過磷酸鈣15公斤。按畦寬2米(連溝〕做畦,溝寬20厘米,溝深25厘米。同時開好圍溝和主溝。將溝土放到畦面上,均勻整平。
適時播種。一般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種。1公斤種薯切塊40塊左右,切好后待自然愈傷2~3天即可播種。每畦種3行,行距60厘米,株距20厘米,畝栽5500株左右,畝用種量125~150公斤。播種時在畦面上按行株距,均勻擺放薯塊,做到芽眼朝上,薯塊與土壤要密接,薯塊上方覆蓋5~6厘米厚的碎稻草。覆草標準以撒后從上往下看不露薯塊為妥,以防止馬鈴薯表皮發青。如要提早商品薯上市時間,可在撒草后再覆蓋一層地膜。
田間管理。馬鈴薯生長期雨水較多,要及時排水。在馬鈴薯開花初期恰遇塊莖膨大期,每畝要追施三元復合肥30公斤,或用碳銨25公斤加過磷酸鈣25公斤,對水隔10天澆施2次。在薯塊生長期要加強田間管理,防止薯塊露出覆蓋物后變綠,影響商品性。在植株生長期間要注意防治蚜蟲、地老虎及瘡痂病、病毒病等主要病蟲害。
及時采收。馬鈴薯應在大部分莖葉由黃綠轉為黃色、塊莖停止膨大時采收。選擇在晴天早晨、土壤較干燥時適時采收。此法種植的馬鈴薯采收時只要用手扒開碎草覆蓋物,即可直接采收入筐,稍加整理就可上市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