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益氣、定驚、養肝止暈、祛風濕。強筋骨等功效。近年來,我們在人工箱栽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天麻的生長特點,采用地下栽種天麻,地上種植矮稈作物大豆獲得成功。據水甸鎮農業站調查測定,大豆天麻立體栽培,畝產商品麻干品200-300公斤,創產值8000-10000元(按36-40元/公斤計);畝產大豆150-175公斤,創產值360~420元(按2.4元/公斤計)。合計畝創產值8360-10420元。扣除種麻等投入3000-4000元,種植大豆投入20元,每畝每年可獲純利4300-6300元,F將大豆天麻立體栽培技術做一介紹。
一、培制菌材
1.密環菌菌種來源
一是采集野生密環菌;二是利用野生密環菌索或子實體(野生棒蘑)做原始菌種,經過組織分離培養而獲得純菌種;三是引入菌種,即從培菌或栽麻單位直接購入純菌種,自己再進行擴菌培養。
2.菌棒的培養
菌棒以柞木為好。一般選擇“立冬”后和“春分”前砍伐的柞樹枝丫,直徑3-5厘米、長45-60厘米即可,并要脫水30%。另取秋末收集的闊葉樹葉5份加細砂1份混拌均勻作培養料。菌棒培菌一般在栽麻前1一2個月進行。通常采用木箱培菌法,即用長60厘米、寬40厘米、高30厘米的木箱,先在箱底鉆2個直徑1-2厘米的小孔,然后鋪放一層3-5厘米厚的培養料,等距平擺菌棒材4-5根,于棒間填加培養料,至棒徑一半時,再在棒間擺放已培好的菌枝;繼續添加培養料至平,上面再平鋪2-3厘米厚的培養料。照此法擺放3-4層,最上層用培養料或2厘米厚純鋸末封口,用清水澆透。發菌1個多月便可使用。
二、栽培技術
1.選地
根據密環菌的生活習性、一般選擇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土壤含水量40%-60%,透氣性強的砂壤土地塊。地面要清除雜物。
2.栽培方法
天麻采取平畦栽植,畦面上再種植大豆,天麻在地下生長,大豆在地上生長。天麻的繁殖分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種方式。生產上一般多采用無性繁殖方式。栽培時間分春栽和秋栽兩種,一般春栽較多,時間在“清明”前后。
天麻栽植:先做畦,畦深15-20厘米,寬100厘米,長不限。作業道寬50厘米。畦底平鋪2-3厘米厚的砂土或培養料,將事先培養好的菌棒按10厘米間距平放槽底,邊擺邊加腐殖土或濕細土,填至菌棒一半時,在菌棒之間擺放天麻種,再填腐殖土或細濕土至平,再覆土7-15厘米。一般每平方米需麻種0.5公斤。栽植時,最好對種麻進行分級,大、中白麻放在一起栽植,小白麻和米麻放在一起栽植,以便于分期收獲和管理。最后平整畦面,以利大豆播種。
大豆種植:選擇當地抗倒、高產的大豆品種,于5月上旬播種。一般采用穴播,每畦種兩行,小行距60厘米.大行距90厘米,株距26厘米,苗期間苗,畝保苗8000株。
3.田間管理
天麻全生長期不需要施肥,但忌積水,雨后要及時排除積水。若栽培大、中白麻大約18O天收獲,栽培小白麻和米麻在第二年秋天收獲。因此,越冬時需覆蓋秸稈等防寒物,并要防止牲畜踐踏。病蟲害防治,栽培地塊發生蟲害時,可噴灑100倍敵百蟲藥液,也可制成毒餌誘殺。在培菌和栽麻時,如發現菌材上感染霉菌,則不能使用。
4.收獲與加工
先收割地上大豆,后收獲地下天麻。栽培大、中白麻春栽秋收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隨氣溫下降天麻處于休眠期,這時采收天麻漿足質佳,折干率高。采收時將表土輕輕扒開,揭撣土層菌棒,收取天麻的塊莖。箭麻加工成商品,小白麻和米麻留作種栽。
加工方法:先洗去麻體的泥土,刷去菌素和鱗片(粗皮),土鍋蒸20-30分鐘,至無硬心為度,取出后烘曬,當大麻達到7成干時,輕輕壓扁,再烘曬至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