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農業生產上,種大豆基本不施肥(尤其夏大豆產區)。主要原因是多數人認為大豆能固氮,種大豆不需施肥,還能為后茬作物留下一定量的氮。正是由于這種錯誤地認識,導致生產上大豆產量較低,一般維持在150公斤/畝左右。實際上,當前推廣的大豆品種產量水平一般在225至275公斤/畝,高產品種接近300公斤/畝。由于不施肥和管理粗放,造成每畝少收70至100公斤大豆。
大豆能夠固氮,但固氮量是有限的,而且其作用主要在開花至鼓粒期,開花以前約40天左右的時間,根瘤小而少,固氮作用很小;鼓粒后期根瘤衰老,固氮作用迅速下降。一般來講,大豆固氮作用提供的氮,僅占大豆生長所需氮量的30%左右;在適宜條件下,可以達到50%左右。目前大豆產區大都受大豆孢囊線蟲病、根腐病等病害的影響,其固氮作用受到影響。此外,在磷素不足的情況下,根瘤數量和固氮能力下降。即使固氮作用能夠提供大豆生長所需100%的氮,大豆生長還需要磷、鉀及微量元素。
據測定,每生產100公斤大豆籽粒,約需吸收純氮8.25公斤、有效磷1.75公斤、有效鉀3.60公斤。按當前大豆實際產量水平250公斤/畝計,大豆要發揮出正常的產量水平,僅籽粒每畝需氮、磷、鉀數量分別為20.63公斤、4.38公斤、9.00公斤。除籽粒需較多養分外,其莖稈所含氮、磷、鉀也比其它糧食作物高得多。大豆莖稈含氮為1.3%、含磷0.3%、含鉀0.5%。大豆經濟系數一般在0.25~0.50之間,每畝按300公斤大豆秸稈計算,秸稈含氮、磷、鉀約分別為3.90公斤、0.90公斤、1.50公斤。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豆是需肥較多的作物。即使固氮作用能夠提供給大豆所需氮量的50%,要達到它應有的產量,土壤和人工每畝還要提供大豆13.90公斤的純氮、5.28公斤的磷、10.50公斤的鉀及各種微量元素,這還不包括葉、莢皮等對養分的消耗,實際上大豆對營養的需求要大于這一數據。一般的土壤肥力,在不人工施肥的情況下,很難滿足大豆正常生長的需要,也就難以發揮出大豆的產量水平。
大豆雖然需肥量比較大,但大豆是深根作物,能夠吸收較深土壤的養分。在生產中,一般肥力的地塊,通常施肥量為氮2~4公斤/畝,磷5~8公斤/畝,鉀4~9公斤/畝及適量微量元素,就能獲得較為理想的產量。
大豆對氮肥的需求大致是開花前和鼓粒后期各占全生育期的20%左右,開花到鼓粒期中期占全生育期60%左右;對磷肥的吸收是開花前吸磷占總量的15%,初花到結莢吸磷占60%,結莢到鼓粒吸磷占25%;需要鉀肥是開花前占30%多,開花到鼓粒占60%多,鼓粒到成熟占不足10%。從大豆需肥規律來看,大豆對氮肥需求量中期最大,對磷、鉀肥需求量中前期大。因此,磷、鉀肥應早施為好,最好作基肥。
夏大豆種植多以小麥為前茬,為了爭時間,多數地塊來不及耕翻貼茬播種,這就為大豆施基肥帶來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大豆應結合中耕除草、培土來施肥,一般在開花前施三元復合肥,用量根據前茬施肥量和地力情況適當增減。磷、鉀肥要一次性施入,氮肥可分兩次施入,苗期施1/3,花期施2/3。花期以后由于操作困難,后期脫肥以葉面施肥為主。葉面噴肥每畝可用磷酸二銨1公斤或尿素1公斤加過磷酸鈣1.5公斤(過磷酸鈣要預浸24小時后過濾再噴),對水50~60公斤;或0.3%磷酸二氫鉀和0.2%尿素的混合液,每畝50公斤,從結莢開始于晴天傍晚噴施,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