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條件 蘆薈黑斑病的發生程度視蘆薈品種抵抗能力及氣溫高低而不同。另外臺風、多霧天氣、冰雹、雨水集中、晝夜溫差在10℃以上的天氣,也可引發此病,并大面積蔓延。
癥狀及發生規律 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水絲狀病斑,后發展成近圓形黑色或褐色病斑,個別病斑邊緣呈放射狀,周圍有黃色或黃黑色暈圈。發病后期,病斑上有許多黑褐色顆粒,葉表下陷,葉肉可利用部分完全喪失。該病以菌絲體或分生孢子,在適宜條件下借風雨、操作農具及澆水等傳播,并可形成多次侵染。
防治方法
選用抗病品種:根據有關單位的品比試驗結果表明,最易感染該病的品種是“華蘆薈”,而后依次是“元江”、“木立”、“庫拉索”、“皂質”。種植時要選用抗病且利用率高的品種。
種苗及土壤消毒:新引進的種苗必須經過消毒才可種植,一般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滲泡5至10分鐘,晾干后種植。對發病較嚴重病株,應及時拔除病株,或剪除病葉,將植株整株深埋或集中燒毀。對發病區土壤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和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消毒。
加強田間管理:在種植期間確保蘆薈生長最低溫度在8℃以上。同時減少和控制病源,采取獨壟種植,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在施足底肥前提下,增施0.1%磷酸二氫鉀,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同時做好田間排水工作,四周開好排水深溝,做到雨停溝干,防止田間積水。
藥劑防治:發病初期可選用75%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加150ppm農用鏈霉素噴霧。隔5-7天噴一次,連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