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棉田穩定增長,不宜盲目擴大。近幾年我國棉田面積變幅太大,給農民創傷很多,教訓非常深刻,一是受國際棉花市場行情的影響波動大;二是國內棉花價格失控,農民難以把握;三是對棉花生產面積、產量預測口徑很不一致,信息的可靠程度差,農民難以確定種多少棉花為好。鑒于以往的教訓,棉田面積只宜恢復性增長,增幅以10%為宜,最多不要超過15%。當然,各地應因地制宜。
二、改廂改土增肥,改善水系設施。一要根據棉花品種和棉田地力改革種植方式,確定棉田溝廂,一般種植雜交棉廂寬以2米為宜,種兩行棉花;二要改長廂為短廂,每50米長要開一條腰溝;三要在改廂的前提下,全面翻耕新增棉田,使之做到冬凌春曬,既疏松土壤,又殺死部分越冬病蟲,還可殺滅部分雜草。并且結合平整土地,克服大平小不平的現狀;四要對地力較差的土壤增施有機肥,特別是生物有機復合肥,對缺乏磷鉀的土壤要早備磷鉀肥料;五要改善棉田水系設施,做到大水能速排,有水能抗旱,降雨能快濾。
三、搞好分段培訓,提高植棉水平。根據棉花生產的農事活動,加強對植棉農民的技術指導,一要引導他們選好定向品種,提倡種植抗蟲棉和雜交抗蟲棉;二要強調良種必須要與良法配套種植才能奪取高產;三要根據測土配方,缺什么肥料早些備好所缺肥料;四要關注氣候變化,早作防治各類病蟲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