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種草養畜的舉起,大量優質牧草為又好又快發展畜牧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了保證飼草的長期均衡供應,尤其是解決家畜越冬飼草不足與單一(如僅靠秸稈)的問題,這些牧草除了當下鮮割鮮喂之外,建議采用青貯的方法予以調制和貯存。因為青貯可以保持青綠牧草的營養特性(如養分損失一般不超過10%),消化性強、適口性好(如用同類青草制成的青貯料和干草,青貯料的消化率有所提高),可以長期保存與常年飼喂各種家畜,單位容積內貯量大(如1噸青貯苜蓿占體積1.25立方米,而1噸苜蓿干草則占體積13.4立方米)且相對安全(如不受風吹雨淋、日曬等影響,亦不會發生火災等事故),調制受天時影響較小(曬制干草用氣候問題相對困難)等。
根據青貯的原理,要調制成優良的青貯料須具備:原料有適當的含糖量(一般含量至少為鮮重的1%~1.5%)與水分含量調節適中(如豆科牧草含水量以60%~70%為最好)。故對于牧草的青貯操作,業內專家有三點建議。
1.巧選項原料,混合(或添加)青貯。根據飼料的“青貯糖差”,苜蓿、三葉草、草木樨等屬于“不易于青貯”的原料。解決的途徑有二:一是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按1∶1.3的比例進行混合青貯,如墨西哥玉米草的秸稈中含碳水化合物(即糖分)較高,可與凱倫大葉苜蓿(含蛋白質高達27%,動物可消化率達79%,但含糖量有限),經粉碎后按上述比例搭配青貯,只要操作正確均能成功,且青貯之后營養價值很高。二是添加酶制劑青貯,如豆科牧草苜蓿、紅三葉添加0.5%黑曲霉酶制劑青貯。這是由于酶制劑可使飼料中部分多糖水解成單糖,有利于乳酸發酵(青貯的成敗,主要決定于乳酸發酵的程度),能保持青飼料的特性,可減少養分的損失。
至于苜蓿的凋萎(也叫低水分)青貯,亦可供參考,本報已作過報道。其要點是短時間(刈割后24~30小時內)使其含水量降至50%,而后切短、裝填、壓緊、密封發酵,嚴防透氣、漏水。
2.方法得當,把握技術關鍵。對于上述的混合青貯,要求墨西哥玉米草以1.5米以下收割為好,而紫花苜蓿應掌握在開花前收割,割后先晾曬2~5小時,使水分含量降至68%左右時,快速送到青貯設施旁切碎(玉米草長1~2厘米,苜蓿或菊苣3~5厘米長),即可按常規裝填青貯。有條件的加些尿素或食鹽(用量分別為0.5%與0.3%~0.5%),以提高青貯質量。
3.啟用合理,精飼料配飼。內容同與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