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藻門(Rhodophyta)紅毛菜科(Bangiaceae)紫菜屬中葉狀藻體可食的種群。屬名Porphyra C.Ag.,100g干紫菜含蛋白質24~28g、碳水化合物31~50g、丙氨酸3.4g、谷氨酸3.2g、甘氨酸2.4g、白氨酸2.6g、異白氨酸1.4g、磷460~720mm、胡蘿卜素1.2~1.3mm。多作湯料。中國食用紫菜的歷史悠久,《齊民要術》(533-544)中即已大規模人工栽培,年產量約7000-8000t。紫菜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及溫帶地區的沿海。中國以福建省沿海為主要產地,其次是浙江省沿海。
植物學性狀 紫菜的生活史分為兩個生長發育階段,即絲狀體階段和葉狀體階段。絲狀體生長在貝殼或含碳酸鈣的基質內,為微觀的絲狀分枝體。絲狀體秋季成熟,形成并放散殼孢子。殼孢子附著后萌發形成葉狀體,即紫菜。葉狀體薄膜狀,由單層細胞組成,以其基部細胞向下延伸的假根絲所組成的盤狀固著器固著于基質。藻體為長卵形、披針形或圓形,葉緣整齊或有褶皺;基部楔形、半圓形、心臟形或臍形;色紫紅、紫褐或綠藍。紫菜春季至初夏成熟,形成并放散果孢子。果孢子隨海水運動漂流,遇到貝殼即附著萌發,并鐘進貝殼內蔓延生長成絲狀體。
種類:紫菜屬約有30種,中國有10種。栽培利用的主要種有:①圓紫菜(P.suborbiculata Kjellm.),②皺紫菜(P.crispata Kjellm.),③長紫菜(P.dentata Kjellm.),④壇紫菜(P.haitanensis T.J.Chang et B.F.zheng),⑤甘紫菜(P.tenera Kjellm.),⑥條斑紫菜(P.yezoensis Ueda.),⑦邊紫菜(P.marginata Tseng et T.J.Chang)等。北方以條斑紫菜為主,南方則以壇紫菜為主。
栽培技術:紫菜人工栽培分絲狀體培育和葉狀體養成兩個階段。
絲狀體培育階段:春末取成熟的葉狀體經陰干刺激后,放入盛有海水的容器內放散果孢子,當放散量達到要求時,撈出葉狀體。把孢子水按一定比例噴灑到已放有貝殼的培育池內,果孢子即附著到貝殼上,萌發鉆入貝殼內生長成絲狀體。秋季水溫下降時,貝殼內絲狀體成熟并放散殼孢子,將維尼侖網簾放入培養池內采苗,不斷攪動池水使殼孢子均勻附著網簾上,然后張掛到海上人工筏架上,即進入葉狀體養成階段。在絲狀體培育過程中,要定期洗刷貝殼、換水、施肥、調光等,以保證其正常生長發育。
葉狀體養成階段:有三種栽培方式:①支柱式栽培。在適合葉狀體生長的潮間帶灘涂上平行安設木樁或竹樁作支柱,網簾水平張掛在支柱上進行栽培。此法產量低,每平方米網簾生產紫菜100-500g,中國已不使用。在日本仍是一種重要的生產方式。②半浮動筏式栽培。半浮動筏架在漲潮時可以漂浮于水面,退潮到筏架露出水面時又可以靠短支腳平穩地豎在海灘上。半浮動筏架設置在潮間帶的一定潮位上,網簾水平張掛在筏架的空格內。由于網簾在退潮時能露出、日曬(稱干露),雜藻不易附生,有利于紫菜幼苗的發生和生長,且生長期長,紫菜的產量高,質量好,每平方米網簾生產紫菜500-1000g。③全浮動筏式栽培。這是適合不干露的淺海區栽培方式。網簾水平張掛在筏子的空格內,栽培期間網簾飄浮在水面上。如果出苗好,管理得當,產量和半浮動筏式相近。但由于網簾不干露,對葉狀體的健康生長和對抑制雜藻的繁生不利,故在網簾下海后的20-30天內,要適當干露網簾。
當葉狀體生長到20cm左右時應進行采收加工。壇紫菜約在11月中旬開始采收,條斑紫菜稍晚。通常10-14天可采收一次,約采收7-8次。葉狀體采收后應及時加工成菜片,加工工序大致分揀菜、洗菜、切碎、制片、脫水、干燥、剝離、包裝。干燥可烘干或太陽曬干。再經第二次烘干,使含水量降到2-3%,用鋁袋紙箱密封,置-20℃冷庫內可保存3年不變質。
紫菜絲狀體培育過程常見的病害有:黃斑病、泥紅病、綠變病、白圈病、龜紋病、鯊皮病、赤變病和白斑病。黃斑病和泥紅病是微生物病害,綠變病是生理性病害,發病后如不及旱處理會使絲狀體大量死亡。黃斑病發病時先在貝殼表面產生許多圓形黃色小斑點,后逐漸擴大連片。可用1.005的低密度海水浸泡兩天或淡水浸泡1天,也可用10ppm對氨基苯磺酸浸泡15小時或2ppm高錳酸鉀浸泡15小時都有效,也可用漂白粉處理。泥紅病發病時貝殼表面呈泥紅色,手摸有粘滑感,有臭腥味。可用0.01%漂白粉沖洗貝殼或用1.005低密度海水浸泡兩天,抑制病情蔓延。綠變病發病時貝殼表面黃綠色,后變白死亡。這種病是營養不足所致,應添加營養鹽并適當減少光照。絲狀體病害多發生在水溫高的季節,尤其易發生在培養海水未經嚴格處理時。因此,培養海水經嚴格過濾和沉淀是防止病害發生的重要條件。
葉狀體養成過程常見的病害有:赤霉病、壺狀菌病、白腐病、綠變病、癌腫病和爛苗病。易發生在海區筏架排放過多時。赤腐病由腐生霉引起,發病時葉狀體上有紅色小斑點,后迅速擴大,葉狀體不斷從病斑處脫落。可用酸堿性表面活化劑、非離子表面活化劑等殺死菌絲,也可在發病初期增加葉狀體干出時間抑制發病,冷藏法亦可除去部分病菌。壺狀菌病在中國尚未發現。發病時肉眼不易察覺,病情較重時葉狀體褪色且前部邊緣出現黃色病斑,一旦發病不易控制。日本用核染色法及時發現病菌,將紫菜網簾入庫冷藏,以減少在海區內感染蔓延。白腐病因葉狀體干出不足、水流不暢及光照不足所致。發病初期葉狀體前端變紅,后由黃綠變白,逐漸潰爛、流失。浮架和網簾排放不要過密,網簾要繃緊,保證足夠的干出時間,及時采收,使水流暢通等可抑制此病。綠變病發病時葉狀體變綠,后腐爛流失。發病前及時下降水層并施肥,可防止或減緩綠變病的損失。癌腫病發病時葉狀體皺縮,色黃帶黑,無光澤,呈厚皮革狀。此病多由工廠廢水排放使海水中含有毒物質引起,應消除海區污染源或避免在這些海區進行栽培。爛苗病一般在幼苗時發生,幼藻體逐漸褪色,后尖端變白,藻體彎曲,腐爛流失。采苗時防止密度過大,筏架布局要合理。日本采用發病前將網簾入冷庫冷藏的辦法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