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與為害] 棉苗立枯病俗稱爛根病、黑根病,是棉花苗期的主要根病之一,屬于世界性的病害,也是歷史性的棉苗病害。在我國各棉區廣泛發生,造成為害。黃河流域發病重,也是新疆棉區主要病害,長江流域發病較輕。全國各地發病率從5%至40%不等。重發生年份,某些地區發病率能超過50%,可使棉苗成片死亡,常造成缺苗斷壟,病重年份甚至造成毀種。病原菌的寄主范圍極廣,不僅為害棉花,還侵染高粱、粟、玉米、馬鈴薯、紅麻、大豆、花生、茄子、甜菜以及林木等200余種植物,常對茄科、豆科、石竹科、莧科、十字花科作物造成很大危害。
[癥狀識別] 病原菌的侵染為害自棉籽萌動發芽即可發生。在棉苗出土前,常侵染幼根、幼芽,造成爛芽、爛種。棉苗出土后,癥狀首先自接近地面幼莖基部出現,起先呈現黃褐色斑點,日漸擴大,最后產生凹陷內縮,嚴重時圍繞整個幼莖繼續發展,凹陷部位失水過多而成蜂腰狀,最后變黑褐色腐爛,幼苗枯死,病斑部位比炭疽病低。立枯病死苗后干枯,很易從土中拔出,這是該病的主要特征。有時子葉被病菌侵染,出現不規則黃褐色斑,最后病斑破裂穿孔,子葉脫落。真葉一般不為病菌侵染,僅由于失水發生青枯。在受害棉苗和周圍土壤中常有菌絲粘附。多雨年份,現蕾開花期的棉株仍能受害。受害莖基部出現黑褐色病斑,表皮腐爛后,露出里面的木質纖維,嚴重時折斷而死,有時發病部位呈瘤狀。
[病原菌] 棉苗立枯病由立枯絲核菌引起,主要營寄生生活,但在土壤中有很強的腐生生活能力。菌絲可在土中自由擴展,并隨水擴散。當外界條件不利于菌絲生長時,菌絲體可形成菌核,菌核細胞可萌發多次,繁殖迅速。菌核的存活期長,在土壤中可存活幾個月至幾年。病菌的生長溫度幅度較寬,0—40攝氏度都可生長,以17—28度為最適,但致病溫度為16—25度。病菌可抵抗高溫、冷凍、干旱等不良環境條件,適應性很強,一般能存活2、3年或更長,但在高溫高濕條件下只能存活4—6個月,耐酸堿性強,濕度適宜的土壤更適合菌體生長。5—10厘米的土層中是其分布的密集區。
[侵染循環] 立枯病的初侵染源主要來自土壤、農作物的病殘體和肥料等。病菌以菌絲體或菌核在病株殘體或土壤中腐生越冬。翌年,病菌在萌動的棉籽和幼苗根部分泌物的刺激下開始萌發,可以直接侵入或從自然孔口及傷口侵入寄主。侵入的菌絲在棉苗上擴展很快,侵入十幾個小時就出現狀,兩三天后就可造成死苗。棉苗子葉期最易感病,棉苗出土的1個月內,如果土壤溫度持續在攝氏15度左右,甚至遇到寒流或低溫多雨,就會嚴重發病。病組織上的菌絲可以向四周擴散,繼續侵染周圍的棉苗,所以常見數株成片或成段的病苗。若收花前低溫多雨,棉鈴受害,病菌還可侵入種子內部,成為下一年的初次侵染來源。留在田間的病殘體,產生菌核以度過不良環境條件,成為以后的病菌來源。
[病害消長規律] 氣候和土壤環境是立枯病流行為害的兩個制約和決定因素。立枯病是我國分布最廣的棉苗根病,在北方和新疆等內陸棉區,春季多低溫,容易發病。在南方棉區,若播種后天氣時晴時雨,則立枯病可成為棉苗的主要病害。過早播種,由于地溫低,出苗慢,病菌侵染時間長,棉苗抵抗能力弱,容易發病。
施肥也可影響病害的發生和為害,偏施氮肥則病害較重;向土壤中增施秸稈、綠肥等有機質可減輕發病,因為有效碳能刺激根外及根際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動,增加拮抗作用,對絲核菌的繁殖與侵害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多年連作棉田,土壤中積累了大量病菌,病害會逐年加重。棉花與玉米、麥類等輪作能有效地減輕病害;如前作為甜菜、紅麻等則發病很重。
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和土質粘重的棉田發病較重。
[防治對策] 棉苗立枯病的發生發展,與棉苗生長強弱、病菌數量多少及播后棉苗所處環境條件有密切關系。棉苗出土后,當兩片子葉展開,第一片真葉剛出現的階段,是棉苗生育最弱的時期。這時子葉內貯存的養分已消耗殆盡,而真葉的光合作用還很弱,因此抗逆力最差,一旦遇上不良的氣候條件,如陰雨、低溫等,來自種子、土壤、病殘體及肥料的病菌就會侵害棉苗。當前還沒有抗棉苗立枯病的棉花品種,所以對棉苗立枯病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堅持農業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綜合防治原則。一方面用人為的方法消毒殺菌,以減少病菌的數量;一方面采用各種農業措施,造成有利于棉苗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培育壯苗,提高棉苗抗病性。
倒茬輪作可減少土壤中的病原菌,降低苗期發病率。育苗移栽的苗床土要每年更換,最好用種植禾谷類作物田的土壤,并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保證棉苗在苗床內茁壯生長。
秋季進行深耕,將棉田帶菌殘枝落葉翻入土壤下層,耕地前施足底肥;實行冬灌保墑,進行春灌的不要臨播前才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冬灌比春灌病情指數可減少10—17;地勢低洼棉田要有排水措施;播前要將地整平整細;易發病地在5厘米地溫穩定在15度以上再播種。
加強苗期管理,出苗顯行后即開始中耕,雨后及時中耕,以降低土壤濕度,提高地溫;如棉苗已開始發病,唯一的辦法是貼近薄膜加深中耕,使土壤通氣、散墑、增溫,促使病苗盡快長出新根,棉苗長出3—4片真葉,莖部逐漸木質化,可抵抗病菌侵染;如已有死苗,可在死苗處噴灌0.1%的高錳酸鉀水,減少病菌傳播;注意早間苗,并及時拔除病苗,降低傳染;底肥施足磷鉀肥,及時治蟲,促進壯苗早發。注意不要過早揭去地膜掠墑,否則夜間低溫不利于緩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