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褐斑病又名干泡病,分布較為普遍,在菇床上常有發生,為害很大。
癥狀發病時多在菌柄、菌傘、菌褶上形成褐色斑點,并凹陷,蘑菇往往失去堅韌性,呈畸形。嚴重時蘑菇會腐爛。幼菇發病多變形,菌傘邊緣呈鋸齒狀,或菌柄彎曲,有的形如蒜頭,菌柄粗于菌蓋。在大菇上發病時多產生局部的褐色斑點,病菇后期變干,革質化,在病部產生灰色霉層。與白腐病不同之處是病菇腐爛較慢,且不流出褐色黏液,也沒有惡臭。在早期,白腐病與褐斑病癥狀相似。
浸染循環病菌初次浸染源通常來自覆蓋土,帶菌土壤是主要病源。隨后主要由于染病蘑菇上的病菌孢子隨氣流傳播;人工操作活動,如手、工具等,接觸病菇時都可傳播。此病多從采菇后的殘留物,主要從菌柄折斷處首先感染,以后擴大蔓延。
發病條件病害發生程度與溫濕度有密切關系,菇床溫度過高、通風不良、潮濕,以及帶菌廢料在菇床上堆放等因素,都會導致病害的發生。
防治方法
1、及時清除病菇。發現病菇時,應立即將病菇連同菌絲體以及10厘米深處的培養料一起挖出燒毀或深埋,病穴用消毒土填平。同時用福爾馬林消毒工具預防病菌傳染。
2、降低溫濕度。在不使菇房冷卻的條件下,開窗通風,降低溫度、濕度。控制空氣濕度,使相對濕度不超過95%,并降低溫度至17℃以下。
3、藥劑防治。為了預防病害的發生,在蘑菇長出之前,用1∶1∶300的波爾多液噴灑覆蓋土的表面,可大大降低感染率。也可每100平方米菇床用100克多菌靈或200克甲基托布津加水100—150千克噴灑菇床表面。
4、其他。如采用上述措施后,病害仍然繼續發展,可把覆蓋土全部拿掉,換用無病土壤,重新覆蓋,并控制發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