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舉肢蛾,又叫核桃黑或黑核桃。在河北、河南、山西等省核桃產區發生比較普遍。20世紀70年代以前,河北省太行山及燕山山脈的核桃產區,發生嚴重的山溝,核桃被害達90%以上。山東過去很少發生,近5~6年,舉肢蛾已侵入到濟南市歷城區港溝、彩石、西營、柳埠等鄉(鎮),錦繡川鄉,近三年開始發生,目前在濟南核桃產區已呈快速蔓延的態勢。
形態特征
成蟲:雌蛾體長5~8毫米,翅展13毫米左右。雄蛾體較瘦小,體長4~7毫米。深黑褐色,有金屬光澤。
卵:圓形,初產呈乳白色,漸變為黃白色、黃色或淺紅色。孵化前呈紅褐色,長0.3~0.4毫米。
幼蟲:初孵化幼蟲體長約1.5毫米,乳白色,頭部黃褐色。老熟幼蟲體長7.5~9毫米,淡黃白色,各節均有剛毛,頭部暗褐色。
蛹:紡錘形,長4~7毫米,寬2~3毫米,黃褐色。
繭:褐色,長橢圓形,較寬的一端有一道紅褐色絨毛,即羽化孔,成蟲羽化時由此鉆出。在繭的外面,附有草末細土。長6~9毫米,寬3~4毫米。
發生規律及為害方式
一年發生一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1~3厘米(松軟土壤略深)處結繭越冬。以樹冠下蔭蔽的土壤中較多。在石塊、雜草、枯葉下和根莖翹皮下也有少量越冬繭。
越冬幼蟲在5月中旬在繭內化蛹(有的年份5月上旬開始化蛹),蛹期7天。成蟲發生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成蟲盛期在6月上旬至7月上旬。舉肢蛾雖然一年只發生一代,但從5月下旬至7月下旬的60~70天內,天天均出現成蟲羽化、產卵和幼蟲孵化蛀果的現象。這就對噴藥防治帶來麻煩。
成蟲羽化時間一般在下午,多在樹冠下部葉背活動,能跳躍,爬行速度很快。靜止時,后肢向側上方伸舉,由此得名舉肢蛾。受驚后立即振翅高飛,一般能飛7~10米遠。追逐、交尾多在上午6~8時,交尾后即開始產卵。卵多產于兩果相挨的縫間,其次是萼洼、梗洼,個別也產在葉柄上。一處多者能產3~4粒,一只雌蛾能產35~40粒。卵經4~5天孵化,幼蟲孵化后果面爬行1~3小時蛀入果實,在青皮內縱橫串食為害。蛀入孔上呈現水珠,后變為琥珀色。蛀孔內串食隧道內充滿蟲糞。被害果青皮皺縮變黑,提前脫落。一個果內的幼蟲,最多能達到30多個,幼蟲為害期為30~45天。幼蟲老熟后,鉆出果實墜于地面入土結繭越冬。老熟幼蟲最早從7月上、中旬開始脫果,脫果盛期在8月上旬,直到9月份仍有脫果越冬的老熟幼蟲。
在一般情況下,陰坡比陽坡受害嚴重,溝里比溝外嚴重,如不加強群策群力的防治措施,必將對核桃生產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防治方法
①從5月下旬至7月下旬,在成蟲陸續羽化、產卵、幼蟲孵化、蛀果期間,每隔15~20天,噴布一遍甲基托布津1000倍,加美國杜邦生產的康寬1000倍,或加普尊3000倍,或加奧得騰8000倍(從三農郵政服務站購買)。如果上述殺蟲劑買不到,可加菊酯類農藥1500~2000倍(詳見藥瓶說明),每隔10天噴一次。
②6月上、中旬,成蟲羽化出土盛期,在核桃樹下地面、根莖及周邊草根、巖縫、石塊下嚴噴600倍辛硫磷。噴后對樹下地面進行鏵鋤,并用鐵耙整平耙細再嚴噴一遍600倍辛硫磷,徹底消滅出土的成蟲。
③從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摘除樹上蟲果、撿拾樹下脫落的蟲果,集中燒毀或深埋,消滅蟲果中的幼蟲。
④9月下旬對樹下地面、根莖及核桃樹下、周邊的草根、巖縫、石塊下,嚴噴600倍辛硫磷,消滅剛入土越冬的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