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葉螨
我省近幾年發生均非常嚴重,朱砂葉螨的成螨體長0.5—0.6毫米,雌螨卵圓形,朱紅到銹紅色,或深褐到黑褐色;雄螨略呈菱形,淡黃色,略小,體長0.3—0.4毫米。卵,圓形,淡紅到粉紅色。幼螨,初孵時近圓形,半透明,取食后體呈暗綠色。若螨,體呈橢圓形,體色較深。一年可發生10—15代,南方以成螨、若螨和卵在寄主植物及雜草上越冬;翌春平均氣溫達到7℃以上時開始活動取食、繁殖危害,成螨、幼螨、若螨均喜群集于葉背取食,卵多產于葉背葉脈兩側或密集的細絲網下,每一雌螨一生可產卵達50—500粒。高溫干旱季節最有利于其大發生,造成整株或一片桂花林葉片灰黃,嚴重影響到桂花的生長、開花和陳列觀賞。該蟲發生的最適溫度為25℃—30℃、最佳空氣相對濕度為35%%—55%%,大風暴雨可沖刷蟲體,降低蟲口密度。
防治方法:保護自然天敵,如小黑瓢蟲、小花蝽、塔六點薊馬、中華草蛉、大草蛉等;冬季清除樹下雜草并燒毀,用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殺滅越冬的成螨、若螨和卵;發生初期,用25%%的倍樂霸(主要成分為三唑錫)1500倍液噴殺;或用1%%的齊螨素乳油(主要成分為阿維菌素)2000倍液噴殺;此外,還可用噻螨酮、甲氰菊脂、螨即死等農藥噴殺。
吹綿蚧
吹綿蚧,成蟲體長5—7毫米,雌蟲橢圓形,橘紅色,腹面平,背隆起,產卵前在腹部后方分泌白色卵囊,其上有14—16條縱紋;雄蟲全腹瘦小,長約3毫米,胸部黑色,腹部橘紅色,前翅狹長、黑色,后翅退化為鉤狀。卵,橢圓形,長0.7毫米,橘紅色,密集于雌蟲的卵囊內。若蟲,橢圓形,橘紅色,背面覆蓋淡黃蠟粉。蛹,體長3.5毫米,橘紅色,體上散生淡黃褐色細毛,被有白蠟質薄粉。繭,長橢圓形,白色,由疏松蠟絲組成,外敷白色蠟粉。該蟲一年發生2—3代,有世代重疊現象;雌成蟲多數群集固定于一處,腹末分泌白色蠟質卵囊,邊分泌蠟質邊產卵,產卵期達30多天,每雌蟲可產卵數百至2000粒;雄蟲少,多營孤雌生殖;幼蟲孵化后分散活動,后從嫩梢、葉背轉遷到枝干上群居危害,吸取樹體汁液,并排泄出蜜露,誘發煤污病。由于蟲病交叉危害,常導致桂花植株葉片發黃、枝梢枯萎。
防治方法:平常少用農藥,保護好天敵;發現少量蟲體,及時將其抹去擠壓死;冬季噴灑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殺死越冬害蟲;卵孵化盛期,用15%%的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殺,或用40%%的樂果乳油1500倍液噴殺,或用40%%的速撲殺乳油3000倍液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