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自然災害嚴重多發國家,農作物病蟲災害是我國的主要自然災害之一,它具有種類多、影響大、并時常暴發成災的特點。我國的重要農作物病蟲草鼠害達1400多種,其中重大流行性、遷飛性病蟲害有20多種。幾乎所有大范圍流行性、暴發性、毀滅性的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的發生、發展、流行都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或與氣象災害相伴發生。
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發展和流行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有可供病蟲滋生和食用的寄主植物;二是病蟲本身處在對農作物有危害能力的發育階段;三是有使病蟲進一步發展蔓延的適宜環境,其中氣象條件是決定病蟲害發生流行的關鍵因素。
蟲害與氣象條件害蟲生長、繁育和遷移活動的主要氣象要素有溫度、降水、濕度、光照和風等,特別是其綜合影響對于蟲害發生發展有重要作用。這些氣象要素還通過對寄主作物和天敵生長發育與繁殖的影響,間接地影響蟲害的發生與危害。
農作物害蟲的活動要求一定的適宜溫度范圍,一般為6℃—36℃。在適宜溫度范圍內,害蟲發育速度隨溫度升高呈直線增長,害蟲生命活動旺盛,壽命長,后代多。
濕度和雨量是影響害蟲數量變動的主要因素。對害蟲生長繁育的影響,因害蟲種類而不同。好濕性害蟲要求濕度偏高(相對濕度≥70%),好干性害蟲要求濕度偏低(相對濕度<50%)。春季雨水充足,相對濕度高,氣候溫和,常有利于玉米螟的大發生。
對害蟲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光波、光強、光周期三個方面:光波與害蟲的趨光性關系密切;光強主要影響害蟲的取食、棲息、交尾、產卵等晝夜節奏行為,且與害蟲體色及趨集程度有一定的關系;光周期是引起害蟲滯育和休眠的重要因子。自然界的短光照會刺激害蟲休眠。
風與害蟲取食、遷飛等活動的關系十分密切。一般弱風能刺激起飛,強風抑制起飛;遷飛速度、方向基本與風速、風向一致。
病害與氣象條件病害發生發展的主要氣象要素是溫度、降水、濕度和風等,低溫、陰雨、干旱和大風等不利條件將明顯影響寄主作物的抗病能力。
與氣候變化造成的溫度和降水異常相對應,暖冬可造成主要農作物病蟲越冬基數增加、越冬死亡率降低、次年病蟲發生加重、全國大部地區病蟲發生期提前、危害加重,使農作物害蟲遷入期提前、為害期延長。
做好病蟲害預測工作病蟲害氣象預測與病蟲害造成的嚴重危害極不相適應的是,我國農作物病蟲害的中長期預測預報技術研究進展緩慢,現有預報技術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離實際生產的要求尚有較大的距離,其主要原因是對我國農作物病蟲害發生流行的氣候背景及其影響機制尚不十分清楚,進而影響到模式預報因子的篩選。為此,為大力增強農作物病蟲害的防災減災能力,開展農作物病蟲害氣象預測工作已成為當務之急。在掌握病蟲氣象規律的基礎上,用前期氣象因子和病蟲因子可以預測未來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僅以稻瘟病、稻紋枯病、稻飛虱,白粉病,玉米螟、棉鈴蟲等17種重要病蟲害統計,做好大發生年份的預測,充分發揮現有防治技術的作用就可望多挽回30%—50%的損失。因此,做好農作物病蟲害氣象預測工作,通過進行調控,變成災因素為防治因素,就能遏制病蟲災害日益嚴重的勢頭。
目前,農作物病蟲害的氣象預測,從內容上看,主要有病蟲害發生期(流行期)預測、發生量(發生程度)預測和流行程度預測;從預報時效上看,有長期趨勢預測、中期預測和短期預測;從預測范圍上看,有縣、地、省或一個發生區的。預測對象不僅包括多種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而且還對油料、果樹、蔬菜、熱帶作物等的主要病蟲害進行氣象預測服務;從技術方法上看,在以經驗為基礎的綜合分析法基礎上,摸索出許多統計預報方法,使病蟲害的氣象預測進入到以多種統計分析方法并舉的階段,并向著數學模式化方向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農作物病蟲害的氣象預測將會向利用區域氣候模式的輸出結果,建立不同氣候區的病蟲害長期數值預報模式、長期統計預報模式及其綜合集成預報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