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尿素肥料利用率一般為35%左右,田間肥效期只有40-60天。國內外學者都試圖通過多種途徑來提高尿素利用率,延長其肥效期,以利于農業生產。這些途徑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從耕作措施和施肥技術上解決,如深施肥,適時追肥,配方施肥等;另一方面是從尿素肥料入手,將尿素制成長效、緩釋、高利用率的肥料新品種--長效尿素。
目前,國內外研制、生產和應用的長效尿素主要是在普通尿素生產流程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抑制劑制成的。抑制劑主要有脲酶抑制劑和硝化抑制劑兩類,脲酶抑制劑可抑制尿素的氨化作用,而硝化抑制劑是抑制氨的亞硝化和硝化作用。這兩類抑制劑的品種很多,但目前實際使用的脲酶抑制劑主要是氫醌(對苯二酚),硝化抑制劑主要是雙氰胺(二氰二胺)。
長效尿素是尿素與抑制劑的混合物,由于抑制劑加入量很少,并與尿素幾乎不發生反應,所以長效尿素的理化性質與普通尿素基本相同,只是有些品種在外觀上呈現棕色或棕褐色,其他如比重、熔點、溶解度等方面與尿素相近,其粒度、含水量、縮二脲含量等與尿素基本相同,含氮量仍然是46%。
二、長效尿素的應用效果
多年生產試驗表明,長效尿素的肥效期可以延長1倍以上,達到110-130天;氮素利用率可提高10個百分點,達到 45%。與等量普通尿素相比可使作物增產6-20%,并可節省追肥用工,扣除長效尿素價格增加的費用,每畝可增加純收入40-100元。另外,長效尿素在同等產量條件下可節省尿素用量20%,由此可減少運輸成本,減緩農田和地下水的氮素污染。所以,長效尿素不僅具有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有良好的社會和生態效益。
三、長效尿素的施用技術
由于長效尿素肥效期長,利用率高,所以在施用技術上與普通尿素有所不同。具體應用效果和施用技術因不同作物而異,同時要與不同耕作制度和土壤條件結合起來,盡可能簡化作業,節省費用。對一般作物,如小麥、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油菜,可在播種(移栽)前一次施入。在北方除春播前施用外,還可在秋翻時將長效尿素施入農田。如需要作追肥,一定要提前進行,以免作物貪青晚熟。長效尿素施用深度為10-15厘米,施于種子斜下方或兩穴種子之間或與土壤充分混合,既可防止燒種燒苗,又可防止肥料損失。
另外,長效尿素應優先使用在免中耕栽培、稻田養魚、地膜覆蓋栽培等方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