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預防疾病侵入,就必須合理增加營養和進補。所以,夏季科學飲食應注意以下幾點:
清淡富有營養
在熱天,人往往不愿吃高熱量和肥膩食物,所以應多選擇清淡飲食。同時,要講究營養素的搭配,合理攝入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在日常飲食中,應適量選食瘦肉、牛奶、禽蛋、魚蝦、豆制品以及新鮮蔬菜等;烹調時要注意菜肴口感,講究食物的色、香、味、形,盡量引起食欲。
講究飲食衛生
高溫季節的飲食衛生特別重要,應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和個人衛生習慣:食品原料要新鮮,膳食最好現做現吃;生吃水果要洗燙或消毒;做涼拌菜時,調料中應適量加醋和蒜泥,既可調味,又可殺菌,且能增進食欲;飲食不可過度貪涼,以防病原體乘虛而入。
承控制冷食冷飲
炎熱之時適當吃些冷飲,能起到一定的祛暑作用,然而不可食之過多。例如,雪糕、冰磚、蛋筒等是用牛奶、蛋、糖等制成,營養雖好,但過食會使胃腸溫度下降,引起不規則收縮,可誘發腹痛、腹瀉等癥狀。又如,各種碳酸飲料、汽水等,大多營養價值不高,多飲會損傷脾胃、影響食欲,甚至引起胃腸功能紊亂等癥狀。
恰當進行飲食滋補
夏季天氣炎熱,飲食應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肥甘厚味及燥熱之品不宜選用。而應食用一些具有滋陰功效的清淡食品,實施合理烹調,做成多種美味佳肴,不僅能增進食欲、加強營養,且可消暑健身。此外,也可食用一些解署藥粥,如綠豆粥、荷葉粥等,有一定的祛暑生津功效。
合理補充營養素
首先,補充足夠的蛋白質。高溫條件下,蛋白質的攝取量應在平常的基礎上增加10%-15%,以魚、肉、蛋、奶和豆類中的蛋白質為好。其次,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在夏天,人體維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標準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維生素Bl、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E等對提高耐熱能力和體力有一定的作用。新鮮蔬菜及夏熟水果等含維生素C尤為豐富,B族維生素在糧谷類、豆類、動物肝臟、瘦肉、蛋類中含量較多。同時,需補充足夠的水和無機鹽。當機體大量出汗或體溫過高時,不但體內水分不足,而且還會流失大量的鈉、鉀。水分的補充最好是少量、多次、這樣可使機體排汗減慢,減少人體水分蒸發量。
多吃清熱利濕的食物
夏季飲食調養,除了要注意補充一些營養外,還必須多吃一些能清熱、利濕的食物。其中,清熱的食物宜在盛夏時吃,而利濕的食物應在長夏時吃,因為中醫學認為“長夏多濕”。例如,宜多食西瓜、苦瓜、烏梅、番茄、綠豆、黃瓜等食物。
西瓜
西瓜不但能清熱解毒、除煩止渴,而且能利尿、助消化,含有人體所需豐富的營養物質,還能降低血壓、軟化血管、抗壞血癥、治腎炎水腫等。但吃西瓜也必須講究方法,一次不要吃得太多,不然會沖淡胃液、降低胃酸,造成消化不良。另外,不能吃冰凍時間過長的西瓜,以免傷脾胃,引起各種疾病。
苦瓜
苦瓜有清暑滌熱、明目解毒的作用,所含維生素C量很高,還含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以及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等。夏天,人易中暑,加之多雨、濕熱,常食苦瓜對身體極為有利。
飲食宜省苦增辛
夏季飲食調養,還應注意不要損傷碑肺之氣。盡管夏天天氣炎熱,但人們也不可食苦味的食物太多,一定要吃些辛味的食物,這樣可避免苦味入心,有助于補益肺氣。此外,夏天一定要少吃熱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因為夏季炎熱的刺激,使神經中樞處于緊張狀態,內分泌的活動也有改變,可引起消化能力降低,胃口不開,不思飲食。因此,夏季最好吃些清淡少油、易消化的食物;而且多吃含脂肪多的食物,易使胃液分泌減少,胃排空減慢。
飲食以溫為宜
夏季飲食一般以溫為宜。古人認為,“夏之一季是人脫精神之時,此時心旺腎衰,液化為水,不同老少,皆宜食暖物,獨宿調養。”“心旺腎衰”,是指陽氣旺而陰氣弱,“食暖物”,是為了助陽氣,符合“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例如,早、晚喝點粥是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的最佳食選。
夏季宜攝取的食物
夏季宜攝取的食物可以歸納如下:
酸味食物:
主要有枇杷、芒果、青梅、葡萄、李子、檸檬、撖欖、菠蘿、桃、海棠、杏、山楂、番茄、米醋等。
甘涼食物:
主要有小麥、高粱、薏米、芡實、黑米、面筋、綠豆、豆腐、黑芝麻、西瓜、馬鈴薯、絲瓜、茄子、柿子、茭白、蘆根、紫菜、海帶、蛤蜊、荸薺、黃花菜、龍須菜、冬瓜、黃瓜、蘿卜等。
祛暑利濕、清熱解毒食物:
主要有綠豆、茼蒿、茭白、竹筍、荸薺、絲瓜、黃瓜、莧菜、菱角、青魚、鯽魚、鰱魚等。
健脾養胃、滋陰補氣食物:
主要有藕、茭白、番茄、胡蘿卜、雞蛋、鵝肉、鴨肉、青魚、鯽魚、鰱魚、豆腐、枸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