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稻谷的貯藏保管技術 |
一、 稻谷的特點 |
稻谷外表包圍著一層堅硬的外殼,有良好的保護功能。在一定溫度下,可以阻止蟲霉的危害,也能抵抗外界環(huán)境溫度、濕度變化的影響。所以在含水量和雜質(zhì)符合標準的情況下,它比其他糧食要好保管些。
稻谷的后熟期短,尤其是秈稻,無明顯的后熟作用,具有良好的發(fā)芽能力,發(fā)芽所要求的水分低(25%就可發(fā)芽)。因此,稻谷很易發(fā)芽、霉爛。在保管時,應防止稻谷受雨、受潮、結露等不利的因素發(fā)生。
稻谷不耐高溫,經(jīng)過夏天,往往明顯陳化,粘性降低,發(fā)芽率也下降,就這一點來講,秈稻比粳稻穩(wěn)定,糯稻最不穩(wěn)定,因而糯稻也最不好保管。
稻谷遇上氣候驟冷驟熱,米粒表面易產(chǎn)生裂紋,俗稱“爆腰”。加工時,出米率下降,碎米多,品質(zhì)差。
早、中稻收割較早,收割時溫度較高,曬糧不成問題,稻谷含水份一般很低,保管也容易一些。而晚稻收割時,氣溫已下降,曬糧較困難,稻谷含水量普遍較高,保管也相應困難。
|
二、保管方法 |
根據(jù)稻谷的特點,應采取以降水份為主的保管措施。
1. 及時整曬
收割稻谷時,要充分利用自然條件,抓緊時間及時整曬揚凈,使水份和雜質(zhì)都符合安全貯藏的要求(見附表3),要做長期貯藏時,水份要相應再降低0.5—1%,若發(fā)現(xiàn)稻谷受潮、結露、霉爛等,要立即翻曬。
2. 加強通風,防止結露、發(fā)熱、霉變
早、中稻稻谷入倉后,最易出現(xiàn)糧囤表面結露、發(fā)熱和霉變等不良現(xiàn)象。防止的方法是:打開門窗,適當通風,經(jīng)常翻動推面,使糧溫下降到15℃左右。同時,用塑料膜封閉,實行低氧保管,控制糧溫上升,也能防止結露、發(fā)熱和霉變。
3. 晚稻加強田間晾曬
晚稻收獲時氣溫低,陰雨綿綿,因此加強田間晾曬,隆低水份是很經(jīng)濟有效的重要措施。
(1) 鋪曬:選擇天氣良好的日子收割,將割下來的稻把,依次放在田間,晴天可晾曬4—5天。若遇上陰雨,應立即收攏打堆或脫粒。
(2) 捆曬:把稻把捆成大把捆子,穗子向上,在田邊岸頭站曬。
(3) 堆曬:用麥稈或稻草鋪在下面,將稻穗交叉分兩邊或一邊,成堆晾曬。
(4) 掛曬:把稻把拴成小捆或小把,掛起來晾曬,這方法脫水最快。
|
第二節(jié) 小麥的貯藏保管技術 |
一、 小麥的特點
1. 小麥后熟期長。大多品種的后熟期為兩個月左右。因此,收獲后不會很快發(fā)芽。紅皮硬質(zhì)小麥較白皮軟質(zhì)小麥的后期長。后熟長的小麥,生命力旺,但易發(fā)熱、出汗、發(fā)霉等。
2. 吸濕性強。小麥的表皮較薄,組織松軟,因此吸濕性強。紅皮硬質(zhì)小麥較白皮軟質(zhì)小麥的吸濕性更強。
3. 耐高溫。含水量高于17%的小麥,糧溫可升高到46℃;含水量低于17%的小麥,糧溫可升高到54℃,在此溫度下短時期內(nèi)小麥不會喪失發(fā)芽力,反而使面粉品質(zhì)有所提高,做成的饅頭,松軟膨大,面筋好。
因此,小麥雖不象稻谷那樣有堅硬的外殼保護,但其品質(zhì)穩(wěn)定性比稻谷強。
|
二、 保管方法
1. 熱入倉:選擇夏季高溫天氣,上午十點左右,太陽已把曬壩和曬具的水分曬干并發(fā)燙時,再將小麥攤于曬壩上或曬具上,不斷翻動,讓小麥均勻地曬干,同時分兩次將小麥打成垅堆,使下層也曬熱后再攤開,反復兩次即可。到下午2點左右,糧溫可達45℃以上,水份降到13%以下,便趁熱收攏,進倉封閉,使小麥在半個月內(nèi)保持在40℃左右,這樣可殺蟲滅菌,又可增加小麥貯藏的穩(wěn)定性。要注意的是,所使用的糧倉、裝具,其它工具、壓蓋物等要事先消毒,并充分干燥,否則糧食表層就會結露。
2. 缺氧貯藏
小麥的后熟期長,生命力旺盛,因此若用塑料膜把新收的小麥密封起來,使其不透氣,經(jīng)一個月左右,氧氣濃度就會降到原來的5%左右,這樣可以加速倉蟲的死亡。
大麥和青稞的保管方法與小麥相似,大麥的工業(yè)利用價值大,能制造啤酒、酒精。應保持較好的發(fā)芽力,因此高溫不能太長,且最好別封閉保存。青稞主產(chǎn)于低溫區(qū),應利用低溫特點,加強低溫保管。
|
第三節(jié) 玉米的貯藏保管技術 |
一、 玉米的特點
玉米胚很大,約占玉米粒體積的三分之一,重量的10—12%。玉米胚的吸濕性強,呼吸旺盛,呼吸作用比小麥強8— 11倍。容易酸敗、變苦、也易寄附微生物而發(fā)生霉變。此外,新收的玉米水份大,成熟度不均,收獲時水分多半在20—30%,因此,玉米有“黃老虎”之稱,就是說,玉米最難保管。
|
二、 保管方法
1.帶穗貯藏
這種方法可以促進玉米粒的通氣,使玉米更為干燥,改善玉米的成色。另外,干燥初期,玉米穗蕊的營養(yǎng)仍繼續(xù)輸送到嚴玉米粒內(nèi),促進后熟,利于貯藏。貯藏量不多時,可將苞葉剝開(但不扯完,留蒂端一部分),將幾個玉米重拴扎在一起,懸掛在屋內(nèi)的橫梁和鉤子上貯存。也可以用一尺左右的竹桿劃成數(shù)小根,分別插入玉米穗(脫苞葉)蕊中,然后再掛在橫懸的竹桿上。到播種前10—12天,取下脫粒用于播種,貯藏量大時可先用高粱稈或玉米稈在場頭搭成玉米穗簍,底部鋪上草稈蒿等架空隔潮,把玉米穗去掉苞葉后堆在上面。裝一層玉米穗,應另裝橫放或豎立的通風籠,頂部用谷麥稈等遮好,防止雨水進入堆中,影響玉米的貯藏,簍的四周各栽一根竹桿或木樁再用繩子(草繩或麻繩)捆住,以防倒塌。
2 .玉米粒貯藏保管
玉米粒干燥后,水份降至13%以下,可以在倉內(nèi)散熱貯或圍貯,堆高應以3公尺為宜。新玉米入庫大約一個月后或秋冬交替時,應翻曬一次,或通風倒翻一次以降低水份和散發(fā)濕、熱,防止霉變。干燥的玉米,當溫度在30℃以下,可以安全度過夏天。
玉米粉很難長期保管,因此要隨吃隨磨,不能盲目加工,以免積壓過多,影響品質(zhì)。
|
?
第四節(jié) 高粱的貯藏保管技術 |
一、???高粱的特點
高梁的種皮含有單寧,有防霉作用,另一方面,高粱收獲時,容易混雜皮殼、莖葉,這不但吸濕,且易堵塞糧堆孔隙,導致通風不良,濕、熱氣又不能散去,常導致高梁發(fā)熱、霉變。
|
二、保管方法
高梁的保管方法與小麥相反,小麥要求熱入倉而高梁要求冷進倉,否則的話,高梁就會產(chǎn)生“回熱”現(xiàn)象,即入倉不久又發(fā)熱。具體方法是:曬干高粱(含水13%),揚凈,待冷應涼后再進倉保藏,冬季可通風、冷凍,開春后又加蓋密閉,低溫保管,以安全度夏。
|
第五節(jié) 谷子(粟)的貯藏保管技術 |
一、谷子的特點
谷子外被有堅硬的外殼,有防蟲和防霉作用,同時,谷子耐熱性好,曝曬后,對加工米質(zhì)無任何影響,因此,谷子很好保管,正如常言道:“陳谷子,爛芝麻”。
但是,谷子往往含雜質(zhì)和不熟粒較多,糧堆內(nèi)孔隙小,當水分含量高時,糧堆內(nèi)的濕、熱氣不易散開,而且導致發(fā)熱霉變。
|
二、保管方法
谷子收獲后,及時曬干,降低水分(12.5%以下),同時清除雜質(zhì)和不熟粒,入倉后,要注意通風防濕,進行低氧密閉保管,如遇反潮,要及時作晾曬處理。
|
第六節(jié) 大豆的貯藏保管技術 |
一、大豆的特點
大豆又稱黃豆,富含蛋白質(zhì)和脂肪,含水量不高,但其水份都集中在非脂肪部份,導致這一部分含水量很多。當大豆含水量為12%時,非脂肪部份的含水量為14.5%,大豆的發(fā)芽孔很大,種皮和子葉之間較大的空隙,吸濕性強,夏季溫度高,易變色、變味。高溫、高濕可促使發(fā)芽率下降。
|
二、保管方法
保管大豆最關健的是保持低溫和干燥。
大豆脫粒后,要及時晾曬,將水份降至13%以下。整曬大豆時,要盡量避免日光曝曬,防止種皮開裂。曬干后要涼透才能入倉貯藏。入倉后,要注意通風,散熱解濕。天冷后,趁晴天翻包冷凍或通風冷凍一次,并在豆堆上加壓蓋物,采用干燥的麻袋并密封以保持低溫。
大豆曬干的方法。包括帶莢曬干、脫粒后再曬或烘干等。帶莢曬干有利保護大豆光澤和防止(延緩或減輕)大豆走油。
|
第七節(jié) 蠶豆的貯藏保管技術 |
???一、蠶豆的特性
蠶豆粒內(nèi)含有多酚氧化物和酪氨酸等物質(zhì)。在空氣、水份、溫度的綜合作用下,容易發(fā)生變色,常稱“褐色”,另一方面,在貯藏期間有蠶豆象為害,蟲蛀率達45%以上。
|
二、保管方法
保管蠶豆的技術關鍵是保持蠶豆處于低溫干燥,以防止蠶豆“褐變”及蠶豆象的為害。
1. 拌殼保管
蠶豆水份降至13%以下后,用新鮮、干燥的麥殼,按蠶豆與麥殼以1:2的比例拌合均勻,入倉密閉貯藏。倉庫底和蠶豆面上均用厚30公分的麥殼鋪一層,每次檢查或取用后,應把面層的麥殼蓋好。
2. 糠豆夾層保管
倉底先鋪一層麥糠(30公分),再放17公分厚的干燥蠶豆,以后每鋪6公分麥糠,就放17公分厚的蠶豆,到一定高度后,加蓋一層厚20公分的麥糠,封閉保管。
3. 豆麥混合保管
時值伏天,將小麥和蠶豆混在一起薄攤,勤翻,做到曬透,曬干,溫度達46℃,水分降至12%以下,趁熱入倉(保證豆麥比為1:2),面上用麻袋壓蓋,密封一月后揭開壓蓋物,散發(fā)熱氣。
附:豌豆的保管
豌豆只受豌豆象的危害,只要在收獲后,借助烈日曝曬至干,可殺死豆內(nèi)的蟲子,免受為害,用豆麥混合趁熱入倉密封保管,效果良好。
保管方法:先將豌豆與小麥同曬,趁熱把豌豆倒入小囤,或包起來,其外再套大囤,大屯內(nèi)裝小麥,即把豌豆貯藏在小麥中間,這樣混貯對小麥、豌豆的保管都有利。
|
第八節(jié) 甘薯(紅苕)的貯藏保管技術 |
一、 薯的特點
甘薯又稱紅苕、白薯等。它具有皮薄,肉質(zhì)脆嫩,含水量高達70%、糖分多(達5—10%)、怕熱、怕冷、怕濕、怕受悶等特點。溫度低于9℃時易受凍害,高于16℃易發(fā)芽,受傷的薯塊極易感染病菌,發(fā)生大量爛薯造成大量的損失。因此,甘薯最難保管,常言道:“甘薯多收不多食”,就是這個道理。
|
二、甘薯保管方法
1. 圍囤貯藏
用圍席打成圓囤,囤底用塑料薄膜鋪一層,超過圍席邊。在薄膜上鋪3-4寸厚的麥殼或谷殼,放一層紅苕,再鋪一層糠(麥殼、谷殼),直到把囤放滿,最后在其中插一支溫度計,以隨時檢查堆溫。當堆溫高于17℃時要敞蓋通風降溫,低至10℃以下后封蓋。要注意的是,堆四周要用谷殼,麥殼保溫。堆在室內(nèi)、室外均可,在室外要注意雨水淋濕和低溫,室內(nèi)要注意通風,最好放在屋角處,又不靠墻基,以免鼠害,所用谷殼、麥殼最好是干燥新鮮的,用過的谷殼必須翻曬、消毒,以免傳染病菌。有傷口的甘薯不入藏。
2. 窖藏
(1)窖藏標準
貯藏前期(入窖開始至大雪)排濕散熱;中期(大雪至立春)防凍,注意調(diào)氣;后期(立春至出窖)要調(diào)溫調(diào)濕,防止失水、空心或大量發(fā)芽。只要符合這些標準,屋窖、地窖、巖窖、防空洞窖均可。
(2)入窖前處理
甘薯入窖前, 要檢查窖有無積水或潮濕,要求窖要干燥和通風良好,不漏雨水,不浸水。使用前要進行消毒處理,殺蟲滅菌。方法是:用石灰漿涂刷窖壁,或用福爾馬林1斤加水50斤噴哂,也可以用艾蒿熏燒。若是舊窖,應先將窖的四壁舊土鏟掉再消毒。入窖的甘薯要經(jīng)過精選,選用無傷口、無蟲蛀、無病斑的。入窖時可用托布津等殺菌劑浸泡消毒。方法是,一斤托布津兌1000斤水,可浸一萬斤甘薯,將精選的甘薯用竹筐裝起浸入配好的藥液中,以浸濕為準。取出濾水數(shù)秒鐘,待無水流下即可入窖。
(3)檢查方法
甘薯入窖后,溫度低于9℃應設法用谷殼等物保溫,高于17℃時要敝開封蓋通風降溫,水份太重,窖內(nèi)有水滴懸掛時,或紅苕已見濕面時,要用干谷殼或干谷草作吸濕排水、排水汽工作。
3. 大屋窖保管
大屋窖是一種新型保管鮮薯的技術。鮮薯入窖后立即進行高溫處理,能有效的抑制黑斑病菌的發(fā)生和流行。實踐證明,大屋窖貯薯存量大,效果好,輕度損傷的薯塊能迅速的愈合,病腐率顯著降低,薯塊作種時發(fā)芽快、出苗齊、長勢好。因此,大屋窖最適合大量貯存鮮薯。
(1)大屋窖的建造技術
選擇干燥地方,建成地上或半地下土屋(即大屋窖),并設爐灶加溫(如圖3)。建造大屋窖要貫徹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則。要求墻身厚、屋頂厚、結構嚴密,在前后窖墻上對開通風墻,前墻及后墻上各開一門,具有良好的通風密閉性能。爐灶做在一端山墻邊,暗火道從窖內(nèi)地坪下通過,煙囪設在另一端山墻邊。窖墻打干壘,屋頂用草泥封蓋。
(2)入窖技術
鮮薯入窖時,窖底應用木料架高難度15—20公分,并鋪墊竹席、竹簾、干草等物,然后堆放薯塊。薯堆需要離開地下暗火道60公分左右,四周不能靠墻,留10公分的空隙并填塞薯入窖要集中,一般要求2—3天裝完,最多不過5天。薯堆高度一般應低于窗戶下沿15公分左右。
(3)加溫技術
鮮薯入窖完畢,點燃爐灶預熱3—4小時后,然后將門窗封嚴,再用大火猛燒。要求在15小時以內(nèi),使薯堆表層溫度上升到38℃—40℃,(不能超過40℃),下層溫度為36℃—38℃,上層溫度已達40℃而在中、下層未達到要求時,可暫時停火,使上下溫度對流,趨于平衡再加火,直至上、下層溫度達到要求時再停火。保持這個溫度4天4夜,即可抑制黑斑病菌發(fā)生。如這4天內(nèi)溫度下降,可用小火細燒,以保持所要求的溫度。處理完畢,打開所有的門窗通風散熱,爭取在一天內(nèi)把窖溫降至15℃左右,然后將門窗關閉進行長期保管。保管過程中如果窖溫降至10℃以下,要燒火加溫,最好使窖溫長期保持在12—15℃之間。
|
第九節(jié) 甘薯(干)片的保管技術 |
一、甘薯干的特點
1. 組織疏松,營養(yǎng)物質(zhì)外露,含糖多,味甜,利于蟲霉繁殖,也易踏碎弄臟,降低食用品質(zhì)。
2. 堆放空隙大,占倉容比小麥、玉米多一倍以上。
3. 吸濕性強、吸濕速度快。
|
二、保管方法
1. 清潔消毒
保管甘薯片的倉庫、裝具必須徹底清潔消毒,以免蟲霉感染,然后將水分調(diào)至為13%以下,才能入倉貯藏。入倉時,盡量壓緊,少留空隙。
2. 壓蓋封閉
甘薯片入倉后,上面用麻袋或席子鋪蓋。再用干沙子或稻殼壓蓋,門窗用紙糊封,留一個窗門進去,四周還可以用干草或干谷殼、麥糠圍住,保持溫度。以后每1—2周檢查一次,發(fā)現(xiàn)倉內(nèi)濕度過高,可在晴天打開窗門,通風散熱。
|
第十節(jié) 馬鈴薯的貯藏保管技術
|
一、馬鈴薯的特點
馬鈴薯,又稱土豆、山藥蛋。它具有皮薄肉嫩、含水量高達75%、易碰撞損壞、多病害、多腐爛、易凍傷、易發(fā)芽(發(fā)芽的馬鈴薯有毒)、空氣干燥時失水快、易皺縮、空氣潮濕時又易發(fā)汗而大量腐爛等特點。
|
二、 保管方法
1. 地窖的選擇和處理
地窖應選在地勢高,地下水位低,土質(zhì)好的地方,裝薯前一周,應把地薯打掃干凈,敞開窖蓋,讓陽光照射散發(fā)濕氣。
2.收獲及入窖前的處理
在霜凍前,當大部分黃葉由綠變枯萎時薯塊已發(fā)硬,即可收獲。收獲的薯塊不能在田間過夜,先在陰涼通風處,臨時堆放幾天后,再轉(zhuǎn)入地窖內(nèi)長期貯藏,不可日光曬,因為日光照射會增加毒素的形成,影響食用安全。
3. 入窖后的管理
馬鈴薯入窖后,門窗不能馬上封嚴,應敞蓋透風,若遇雨天或寒潮,可臨時封閉。受傷薯塊,通風保管20天后,傷口愈合。入冬后,要求嚴密封蓋,使溫度保持在3℃左右,低于2℃要升溫,高于4℃要通風降溫,春暖以后,白天開蓋,通風散熱散氣,夜間關閉封蓋,以防寒氣侵入。入夏后則白天關嚴,夜間開蓋通風,這樣可以安全保管一年。要注意的事:開蓋下窖前應先檢查是否缺氧,不要盲目下窖,以免出事故,若用打火機或木柴點火不燃,說明窖內(nèi)缺氧,則不能立即下窖。
|
第十一節(jié) 花生的貯藏保管技術 |
一、 花生的特點
花生包括花生果(帶殼)和花生仁,貯藏穩(wěn)定性以花生果為好,但花生果比花生仁多二倍半的倉容。花生仁種皮薄,含油量高(40—50%),不宜在烈日下曝曬,以免發(fā)生走油、變色、起皺等現(xiàn)象,收獲花生時值晚秋,溫低雨多,導致花生原始水份高達40%左右,因此,晾曬不及時,易發(fā)生霉爛、發(fā)芽和凍害。
|
二、 保管方法
1. 花生果的保管
若花生果的水份低于9%,可長期貯藏。冬季空氣濕度低于15%時,花生果可在小露天囤貯存,次年晚春轉(zhuǎn)入倉內(nèi)保管。
2. 花生仁的保管
(1) 保持干燥。先把花生果干燥后再脫殼,使花生仁的水份保持8%左右,以便長期貯藏,如超過10%的水份就不能貯存,要及時攤晾。
(2) 保持低溫。水分低于8%,在20℃以下可長期貯存,溫度高了,會產(chǎn)生哈味。
(3) 密閉保管。在3月份,氣溫在5℃以下時,開始密閉(壓蓋或套囤均可),防止蟲霉感染和外界溫濕的影響,確保安全度夏。
|
第十二節(jié) 油菜籽的貯藏保管技術 |
一、 油菜籽的特點
油菜籽皮薄,粒細,胚成熟早,后熟期短,在植株上即能生芽,尤其是剛收獲的潮濕菜籽,水分高,最易霉變、發(fā)芽。
|
二、保管方法
1. 及時晾曬
油菜籽貯藏的安全含水分為8%。在高溫季節(jié),水分高于10%,就開始結塊,12%以上就霉變結餅。因此,收獲后要及時晾曬,先帶稈全面曬一遍,脫粒后除去大部分雜質(zhì),再選擇晴朗天氣曝曬。注意薄攤翻,曬干曬勻,攤晾冷后入倉,不要熱進倉,以免降低出油率。
2. 缺氧密閉貯存
若收獲時遇連續(xù)陰雨,不能及時晾曬,就將潮濕油菜籽放入水缸、土甕、石柜、水泥池等裝具中,用塑料薄膜加以封嚴,使其不漏氣,可使含水分為20%的油菜籽保存半個月,水分25%的油菜籽保存10天,不發(fā)熱霉變,待天氣轉(zhuǎn)晴后,立即開封晾曬。
|
第十三節(jié) 糧油種子的貯藏保管技術 |
一、糧油種子貯藏的特殊要求
糧油是種子延續(xù)和繁衍的基礎。因此,種用種子的貯藏比一般食用、飼料糧食要求更高,除了要求不發(fā)熱、不發(fā)霉、不蟲蛀、不受鼠雀為害外,還要保持種子良好的發(fā)芽率、發(fā)芽勢和品種純度,延緩種子的呼吸作用,延長其壽命。
|
二、影響種子發(fā)芽的原因
種子發(fā)芽力的喪失和降低,主要是由于收割、脫粒、晾曬以及保管不當所造成。當種子發(fā)芽率低于50—60%以下時,就不能作為種子。歸納起來,影響種子發(fā)芽率的具體原因大致有:
1. 發(fā)熱霉變
收割后未及時脫粒的種子,又因堆放不當;或已脫粒的潮濕糧油種子保管不善;或干燥的種子由于裝具、糧倉鋪墊不好、管理不當、受潮漏雨等而導致發(fā)熱霉變,降低了發(fā)芽力。
2. 蟲害
害蟲和害螨蛀食種子的胚部或胚乳部分,都會使種子發(fā)芽力喪失或降低。
3. 損傷
在收獲脫粒和清理裝運過程中,由于機械損傷使胚和種皮破裂,種子發(fā)芽力也會降低。
4. 缺氧
在不通氣種子水份高和氧氣不足時,由于種子進行無氧呼吸,導致種子的細胞死亡,從而降低了發(fā)芽率。
5. 時冷時熱
無論是晾曬或保管過程中種子受暴熱暴冷均會使發(fā)芽率下降。
6. 烘干
在不能進行自然干燥時,為了降低種子水份,就使用烘干技術(如炕干等),這時如加溫過高、過急,或受熱不勻,都能降低種子發(fā)芽率
7. 衰老
種子是有生命的,壽命也有一定年限(見表2),若保管時間過長會逐漸衰老,降低發(fā)芽力。 |
三、 農(nóng)戶貯藏種子的“四不要”
1. 不要使種子受潮
各種種子曬干后,要將貯藏工具放在干燥的房間里,房屋內(nèi)要防潮防漏,在種子袋的周圍撒些干凈木灰或石灰等吸濕性強的物質(zhì),確保種子含水量穩(wěn)定在14%以下。
2. 不要用塑料袋裝貯
保證種子發(fā)芽力的重要方法,就是不能停止種子的呼吸。塑料袋不透氣,隔絕種子呼吸需要的氧氣,迫使種子進行無氧呼吸,造成種子窒息而死。另外,種子呼出的水份散發(fā)不出去,導致種子發(fā)熱、霉變。
3. 不要在高溫下貯藏
低溫下保藏種子,不但可以防止病蟲為害,而且可以延長種子壽命。據(jù)實驗,溫度每降低5℃,其壽命就延長了一倍。水份在15—14%的種子,在低溫下不會受凍害。最好的辦法將種子貯存在21℃以下。
4. 不要與化肥堆放在一起
農(nóng)用的化肥,如氨水、碳酸氫銨等極不穩(wěn)定,在常溫下就會分解出氨氣,與室內(nèi)的水蒸汽結合,生成堿性的氫氧化銨,促使種子胚芽中的蛋白質(zhì)變化,造成種子死亡喪失發(fā)芽力。
|
四、糧油種子保管的一般方法
1. 除雜精選種子
保持種子的純度和凈度,是貯藏好種子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在收獲時先要塊選和穗選,有過病害襲擊的種子還要進行粒選。做到單收、單打、單藏、徹底去雜。總之,在收、打、運、曬各環(huán)節(jié)都要注意防止混雜和病蟲感染。
2. 及時晾曬
收獲后的種子,要抓緊時機,趁早曬干,晾曬時,場地、曬具都要干凈,勤翻動,動作要輕,防止損傷胚芽或破殼。種子不能進熱倉,攤涼進倉為好。要特別注意的是種子水份比食用、飼用的要求更嚴格(見表3)。只有當水分降到安全水份以下時,方能收藏。
3. 適時通風密閉
種子以通風貯藏為主,糧溫低的干燥種子,可以密閉保管,以增加貯藏穩(wěn)定性。一般來說,外界溫度高時,以密閉為主;外界濕度低時,以通風為主。高溫、高濕會使其發(fā)芽率下降(見表4)。
4. 防治蟲害
貯藏種子的糧倉、裝具等,一定要嚴格消毒處理,并做好防范隔離工作,防止害蟲感染。如已感染了害蟲,由于種子不直接食用或飼用,因此,可采取化學藥劑處理。如磷化鋁等,但水分不得超過以下規(guī)定:粳稻14%、大麥、玉米13.5%、大豆13%、秈稻、小麥、高粱、綠豆12.5%、棉籽11%、花生9%、油菜籽8%、芝麻7.5 z%。附:蔬菜種子的感官檢驗及保管技術
|
一、蔬菜種子的感官檢驗 |
蔬菜種類和品種繁多,其種子適于貯藏的年限也有限,一般蔥、韭菜類為一年,葉菜和豆菜類為二年,茄果和瓜類為三年。為了保持其發(fā)芽力,掌握其新陳優(yōu)劣,在貯藏中要經(jīng)常進行感官檢驗。現(xiàn)分述如下:
蔬菜種子的感官檢查,就是用眼看、手摸、牙咬、鼻聞、耳聽、口嘗等來簽別種子的陳新劣優(yōu)。這些方法是有經(jīng)驗的老農(nóng)常用的方法。主要標準是:
十字花科(白菜、蘿卜、甘藍等)新籽粒,種皮表面光滑,用手指壓成餅不碎,子葉黃綠色,油脂較多;陳籽粒表面發(fā)暗,手指甲壓籽易碎,子葉深黃色,有“哈喇油”味。
瓜類蔬菜,新籽粒黃綠色,油脂多,有香味;陳籽粒深黃色,有“哈喇油”味。黃瓜新籽粒,表面白色光滑、尖端毛刺較尖;;陳籽粒表皮上有黃斑,無光澤,頂端刺發(fā)鈍。
大蔥,新籽粒表面光滑,手插入袋中比較爽滑,反之是陳籽粒。韭菜,新籽粒表皮褶皺光暗面明顯;陳籽粒表皮灰暗,上面有一層“白霜”。
茄科蔬菜,新籽粒為乳黃色,發(fā)光;陳籽粒土黃色、發(fā)紅。用牙咬種子,新籽粒易咬住。辣椒新籽粒辣味大,陳籽粒辣味小。
芹菜新籽粒土黃色,香味濃;陳籽粒色較深,味淡。胡蘿卜,新籽粒白色;陳籽粒深黃色。
菠菜,新籽粒黃綠色;陳籽粒土黃色。
豆類蔬菜,新籽粒色澤光亮,臍白色,牙咬較硬,落地音實;陳籽粒色暗,臍黃色,落地空響。
|
二、蔬菜種子的貯藏保管技術 |
蔬菜種子適宜于在干燥低溫條件下貯藏,安全水份為9%,如果水份在4—14%,每降低1%的水份,其壽命延長一倍。
種子收獲后,首先要充分晾曬,達到安全水份后(用手摸有響聲),把癟粒、砂土、雜質(zhì)等除去,使種子純凈后方能收藏。曬種子最好選晴而干燥的天氣,不要在中午曝曬,尤其是小粒種子,應在下午兩點后才開始曬。曬干冷涼后裝入紙袋或布袋內(nèi)(絕不能用塑料袋),并貼上標簽,寫明品種和采收年月,放在通風干燥處。溫度最好不超過20℃,相對濕度維持在70%以下。若種子少,可用瓦罐貯藏,方法是:在罐里放一些整塊的生石灰或草木灰,再將裝有種子的小袋放在罐中,最后用布蓋好扎緊貯藏。在這種條件下,若溫度為8℃、水分為8%,可貯五年后保證發(fā)芽率為99%。
在播種前,也要進行曬種,這樣可以殺死種子外部的各種病菌,提高種子質(zhì)量和發(fā)芽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