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飲食的安排對能否安靜的入睡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黃帝內經》中說:“胃不和則臥不安”。怎樣安排晚飯才不致影響人們的正常睡眠呢?
(1)不宜過飽:《彭祖攝生養性論》中說:“飽食偃臥,則氣傷”。《抱樸子·極言》中也說:“飽食即臥,傷也”。民間還有俗語:“早飯宜飽,午飯宜好,晚飯宜少”。這些講法都比較符合養生學思想。如果晚飯吃得過飽,或者是在睡覺前又吃些零食,食物得不到消化就上床睡覺,增加了胃腸負擔,容易導致臥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正如《內經》中所言及“胃不和則臥不安”。
(2)不可饑餓:晚飯不宜吃得過飽,但也不能饑餓。如果擔心吃過晚飯后會影響正常睡眠,就干脆把晚飯省去,這種做法更不可取。晚飯飲食不入,即饑又渴,豈不更令人難以入睡。善養生者務必做到,晚飯宜少而不可不吃、不喝。
(3)少用肥甘厚味:雞、鴨、魚、肉等肥甘厚味攝入過多,常常會影響胃腸道對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是晚餐已攝入了比較大量的肥甘厚味以后,可以在進餐后適當活動一下,如散步、干家務活等,可促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也可以把睡眠時間稍推遲一點,這樣可能會有利于睡的更安靜一些。
(4)時間安排合理:進晚餐的時間和上床就寢時間安排的合理與否,對能否安靜舒適地入睡有十分密切的關系。《陶真人衛生歌》中說:“晚食常于申酉前,何夜徒勞滯胸膈”。一般認為,晚飯應在睡前4小時左右,如果是晚10點鐘上床就寢,晚飯可以安排在下午6點。飲食與睡覺時間安排的合理,則就避免了因“胃不和”而致“臥不安”的擔憂了。
只要能夠按照以上說的去安排晚餐及上榻就寢時間,養成規律的衛生習慣,對于改善睡眠質量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