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素”學說是科研人員解釋睡眠產生機理的一種學說。科研人員通過研究后認為,人在白天活動時,身體和大腦在新陳代謝過程中會產生一種“睡眠素”的代謝產物而使人們發生睡眠。1910年,法國的生理學家庇隆氏做的實驗是:將幾條狗在剝奪其睡眠150~293小時之后,將這些狗的腦脊液分別注入到其他正常狗的第四腦室中去,結果這些正常的狗都沉睡了幾個小時,這就引起當時許多科學家的興趣。不少科學家又重復了這個實驗,均獲得同樣結果,這就便人們更加相信如果不睡覺,即使在活動時,腦子里也可以產生出能使人睡覺的代謝產物,直到現在還有不少科學家在這方面繼續探索。1965~1975年美國哈佛大學生理學家帕潘海默將剝奪了睡眠48小時的山羊的腦脊液,注射到醒著的貓或兔的腦室中,結果貓和兔都睡了7個小時。大家知道,老鼠的活動是晝伏夜出,與人類的活動規律是相反的,有人實驗,注射0.1毫升的被剝奪了睡眠的山羊的腦脊液給大白鼠,結果這些白鼠夜間的活動減少了63%。有些學者研究后肯定有所謂“睡眠素”這類物質存在。并且有人從山羊的腦脊液中找出了這種物質,經過測定,認為這種睡眠素是一種分子量為350~500的多肽物質,并且測出每一百克腦的腦組織中,這種睡眠素的含量是一百萬分之一克,其含量確實也太低了,因此最近許多科學家對這個學說持保留或懷疑態度。但仍有不少的人在繼續作這方面的研究,80年代有人報道從人的小便中提取出了這種睡眠素。據測定也是一種肽類物質,將這類物質按5微微克分子/公斤體重的劑量灌注于兔的腦中,可以使兔的正常睡眠增加一半。科學家們在這方面如果真的有朝一日合成了這類“睡眠素”的話,不僅可給那些有睡眠障礙的患者帶來福音,而且正常人也可以根據體力和工作及精力的情況來應用睡眠素而隨意掌握睡眠,那么對整個社會生活和工作都會帶來莫大的好處。但這一些還只是一種設想。可以預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及睡眠素學說研究的不斷深入,肯定能夠研制出可以調節控制人類醒覺與睡眠狀態的藥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