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工藝:鮮薯→清洗→稱量→粉碎→分離細胞液→分離纖維渣→淀粉乳精制→脫水→干燥→粉碎→成品干淀粉 操作要點 (1)清洗:生產廠根據生產能力設置相應的原料倉,馬鈴薯從原料倉出來通過流水槽和清洗機,除去表面粘附的泥灰、夾附的雜質等。經清洗后,馬鈴薯的雜質含量不應高于0.1%。馬鈴薯在清洗過程中的時間約為12min。 (2)粉碎:將經清洗后的馬鈴薯送入凈料倉,從凈料倉底卸出,落到螺旋輸送機上,撲均勻連續地喂入刨絲機(銼磨機)中,由于馬鈴薯塊莖中含有的酪氨酸酶能使淀粉變色,因此粉碎時要通入一氧化硫,以抑制酪氨酸酶的作用。在后面的分離工序還要加入一到二次。刨絲機將馬鈴薯銼磨成細碎的絲條狀并打成糊漿,然后用水將糊漿稀釋。銼磨質量的優劣,用淀粉游離系數表示。在粉碎銼磨過程中,應盡量多地破壞和打開淀粉細胞,使它能釋放出更多的淀粉。淀粉的游離系數若達到90%--92%,則效果較好。在加工鮮馬鈴薯時,刨絲機上的銼齒突出量應不大于1.5mm;在加工冷凍貯存的馬鈴薯時,銼齒突出且為2mm。在糊漿中允許含有馬鈴薯碎塊,銼條每厘米長度上不少于5齒。原料喂人刨絲機時所采用的螺旋輸送機應調節到額定喂入量。滾筒的轉速關系到淀粉的游離程度,轉速為30-34m/s時,游離系數為85%-87%;當轉速為50m/s 時,淀粉的游離系數為90%-93%。為便于漿渣的分離,銼磨的薯漿要加水稀釋后再進行分離,加水量不大于馬鈴薯重量的50%,從細渣中洗滌得到的淀粉乳約占70%,濃度為3.5%一5%。洗滌得到的細渣還要進行三次銼磨。為提高第二次粉碎的效果,應盡量使細渣脫水,并使渣中的干物質含量小少10%一12%。在進行第二次粉碎時,銼磨滾筒銼齒不應高于Imm。 (3)分離:經稀釋后的糊漿被送到一組合篩進行篩選。組合篩由構造規格不同的粗細篩垂止重疊而成。在篩選作業中,淀粉和水穿過篩孔,而細渣被排出,再加水進行第二次粉碎,渣粕送入振動篩篩分。這時淀粉粒通過該篩的篩網,而大部分渣被排出篩外,再送到帶刷回轉篩篩分,同時用噴淋水進行洗滌。部分細小纖維與淀粉通過該篩面而落到振動篩再篩。淀粉乳匯合,經幾次篩理的細渣和來自回轉篩的篩上物即粗渣混合,成為廢渣,排人廢料罐。 (4)精制:從組合篩中得到的淀粉乳,還需進行精制。在精制過程中首先要除去汁液,然后進一步除去極細的纖維渣。從淀粉乳中分離出可溶性物質的過程是在螺旋沉降式離心機中進行的。淀粉乳的精制和細渣的沖洗是影響淀粉回收率和質量的重要工序。送入精制工序的淀粉乳中的細渣含量按干物質計為4%-8%,經精制后淀粉乳中殘留的細渣按干物質計不應超過0.5%。稀釋淀粉乳的耗水量是馬鈴薯重的50%-60%。淀粉乳精制時可采用離心機進行二次分離,進入第一級離心機的淀粉乳濃度為13%-15%,進入第二級離心機的淀粉乳濃度為10%~12%。經精制后淀粉的純度應達到96%-98%。 (5)干燥:精制后的濕淀粉含水量約為50%,不易貯存,應將其干燥成干淀粉或直接用作生產淀粉糖或具他變性淀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