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常的飲食未能滿足營養(yǎng)方面的各種需求
許多人認為,只要飲食均衡,便能吸收足夠的營養(yǎng),無須進食保健食物。這想法是正確的,但在現今社會實踐時,卻遇有問題。
首先,是食物本身的營養(yǎng)價值。許多人或會認為,現在的雞肉沒有以前那么鮮嫩、菜也沒有那么美味。原因很簡單,生產商為求取得最佳的利益,采用另類的飼養(yǎng)/種殖方法,使用農藥、化學劑等,務求大量生產,同時令產品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推出市場發(fā)售。食物的營價值因而大打折扣,實在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近年出現不少食物事故,影響世界各地,例如英國及歐洲多國的瘋牛癥、在香港,有豬農用哮喘藥喂飼豬只,以求增加瘦肉的產量。美國的葡萄種植工人曾呼吁其他人不要吃葡萄,因為農藥使用過量。
另外,現代的生活方式也難令我們從日常飲食中吸收足夠的營養(yǎng)。上班一族為了要應付繁忙緊張的工作,三餐往往出外解決,吃的是快餐式的食物,高脂低纖,談不上什么營養(yǎng)價值。對很多人來說,花時間在廚房煮湯、炒菜,是一種奢侈,他們寧可吃得簡單些,多點時間休息作樂。
2、人的健康狀態(tài)有不同的階段,各有不同的需求
人的健康狀態(tài)有不同的階段:健康、疾病潛伏期、生病、病愈康復期。
健康時:日常食物中或已能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
生病時:要吃的是藥物,保健食品或許效力較慢;
在疾病潛伏期間:若能多吃些增強免疫力的食物,或能避免發(fā)病,即使發(fā)病,亦將病情減輕;
在病愈康復期:保健食品有助加快恢復體力。